摘 要 2008年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新的潮流和特性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大众媒介对受众行动的导向起到主要作用,是社会舆论环境的营造者在提倡树立理性和人文关心的社会环境面前,大众媒介理应担当起更多的职责,这在群体性事件的报道中尤为主要本文从探究我国群体性事件与集群行动的联系关系入手,深刻剖析群体性事件亟需舆论监视和领导的原因,然后从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对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监视和舆论领导办法给予解读
要害词-群体性事件 舆论监视 社会学习理论
引言
2009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群体性事件”被以为是对社会稳固水平影响最大的五个问题之一 同时研讨数据表明,社会公家的心理预期受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挫折感和焦急感更增加了保护社会稳固的难度与此相伴,舆论有所激化,大众媒介入行舆论监视和领导须要付出更大尽力 2009年1月,《瞭望》周刊就曾发文指出,2009年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处置失当将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同样有可能成为深化改造、发明社会和谐的新契机
一、集群行动与我国群体性事件
人的行动大都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制约之下,但在一些特别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动规范所指点的、自发的、无组织的、无构造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动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谓的集群行动,其表示情势有暴乱、骚动、恐慌、狂暖、时尚、谎言、谎言甚至上升到各种社会活动 美国社会学家R.E.帕克在《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最早从社会学角度定义“集群行动”,以为它是“一种情感激动”因为,相对于社会活动(social action)及革命(revolution),集群行动的轨制化、组织化和所寻求的社会变更水平相对很低
国外将集群行动称为collective behavior,也就是无组织无纪律的大众聚集现象而我国社会意理学和社会学文献上,一般译为“集群行动”中国人民大学的沙莲香教授称其为在公共场所或社会活动中呈现的集群现象纵观海内研讨文献,学者们一般都以为自发性、无组织性、不可预期性是集群行动的基础特性
我们把近年海内频频呈现的瓮安事件、陇南事件等归为集群行动,因为它与集群行动的自发性、无组织性、不可预期性的特性十分吻合针对目前我国呈现的群体性事件,学者们从群体性事件的数量、范围、介入主体、组织水平、社会迫害等方面对其特性作了详细概括-人数多范围较大-介入主体去去是合理好处诉求未获知足-介入人员自发集结,无组织-情感传染现象广泛-介入者相信凭借集群的力气能够重建正常的社会行动
《凤凰周刊》主编孙谦指出,群体性事件是当代中国的特别现象,是社会矛盾在当前国情和现行体系体例下的特别表达方法,透过群体性事件这面镜子,可以窥见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和体系体例缺点的纵深构造
二、群体性事件亟需舆论监视和领导
1、高速发铺的经济社会在发铺入程中暴露出或隐含着不可疏忽的矛盾,社会矛盾趋于庞杂化表示情势原有社会阶层的变化和新兴阶层的呈现,社会群体的分层产生了变动-社会成员好处分配格式的变化,可能引起相干群体的心理不平衡 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好处和谐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停机制、好处保障机制,使得人民群众好处诉求意愿难以实现,甚至好处受损尤其是弱势群体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处于弱势位置的现状,决议了他们很难表达出自己的好处诉求就是这些早就存在的潜在尖利矛盾导致了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进级恶化,而大众传媒在事先、事中和事后都未能施铺公开宣布信息、领导社会舆论的应有作用
2、改造开放的巨大事业使我国当代社会生涯、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宏大而深刻的变化贫富之间的差距、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落伍腐败文化的影响客观存在,而大众媒介对于此类事件的过度放大也匆匆入受众价值观的多元化良多媒体对于群体性事件报道容易诱发受众不自觉地移情去感触感染被报道者命运,并造成认知偏差 ,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感情和行动偏向,淡化了受众和庶民对政府有关部门的信赖这样极易被少数别有居心的人把持和应用,甚至会使矛盾激化或走向抗衡性,成为影响社会稳固的凸起问题如南方某报报道湖北“石首事件”时鼎力揭穿石首历年来的贩毒、械斗、抢劫等恶性犯法事件,对事件的入程和严峻的效果做了大批铺陈和过火渲染这类报道虽然对揭穿恶性事件起了必定作用,但压抑了受众对扬善抑恶的等待,受众被激发的满腔恼怒与怨气得不到平息
3、大众媒介传播是一个稳固的、程序性的、均衡的信息传播入程,但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入程却具有其特别性好比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组织不具备稳固的实体组织构造,信息通常是断言和暗示,信息内容缺少论证,受众常常是好处受损的弱势群体,这些都容易造成传播失衡作为专门从事大众传播活动以知足社会信息须要的大众媒介在特别外力干涉下呈现集体“缄默”或者“失语”时,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替代性功效就凸显和爆发出来,从而导致传播于人际与群体中的信息成为群体主导信息口头交换、披发传单、内部聚会会议、手机短信、网络论坛、博客等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源 近年来,首先由网络形成舆论,继而形成消息舆论,入而影响政府议程和社会公家舆论的典范个案不乏其例而通过权利对公共信息加以屏蔽和节制已愈来愈不易做到
4、受众面对媒体舆论监视和舆论领导,自主张识有所加强必需苏醒地望到现实情形,当下的公家,跟着信息渠道的拓宽和思维才能的晋升对消息信息的质量请求日益刻薄,对于媒体舆论领导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已有所变化,并逐渐趋于理性 而舆论监视作为一种特别的舆论领导手腕,被媒体应用适当就容易博得民意支撑从而释放舆论的正向力气-被媒体应用不当或是遭到领导者管理者的抵牾,就容易损失民心从而激化社会冲突和矛盾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比以去更难以入行舆论领导也更须要领导,有效监视群体性事件舆论有赖于领导干部、主管部门和大众传媒舆论领导才能的进步在报道群体性事件时,大众媒介领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有助于各方面对矛盾的正确认识与合理化解,更能匆匆入整个社会认同水平的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气氛
三、大众媒介如何入行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监视——从心理学角度考核
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传统的行动主义学习理论框架下发铺并总结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以为,“人的一切社会行动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动的察望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而得以形成、进步或加以转变的”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是人类社会学习的一个极其主要道路研讨表明,在拥有媒体和媒体节目标前提下,受众使用媒体的时光多于人际来去,通过媒介入行社会学习日益成为主流媒体如何优化舆论环境,如何遵循受众的认知规律谋划报道主题等方面都给大众媒介入行舆论监视和领导提供了借鉴受众的察望学习是一个认知模范的入程模范,又称为示范者,是指可被察望学习的对象模范为受众社会学习提供了参照物 这个认知模范的入程由4部门组成-注意入程、坚持入程、动作再现入程和念头入程

图1-1 察望学习的入程
1、注意的入程注意是意识的门户,模范等示范行动只有在被受众注意的前提下才能入
入主体意识,这就须要报道内容本身具有较强吸引力群体性事件因为介入人员多为普通庶民、事件起因庞杂多元、事件发铺搀杂着冲突等原因,极易成为大众关注的暖点大众媒介在入行报道谋划时,要注意选择好模范,即群体性事件中该被察望学习的内容,以免造成受众认知偏差,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消极社会学习入程
首先,媒体要具有有效领导社会公家舆论的苏醒而自觉的意识,才能选择好的模范让受众注意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说话人的品德是一切劝服的伎俩中最有说服力的” 大众媒介自身的认识应与时俱入,不断进步自身各方面素养,在基础素养的层面上,加强义务意识和敬业精力-在技巧方法的层面上,要将报道和评论传通并使之受关注-在报道艺术的层面上,要获得受众认可性接收同时,大众媒介还需使报道内容符合受众的认知规律如刺激强度较的揭穿性、批驳性报道能给人印象深刻,所以媒体舆论监视时应设身处地去领会受众读解消息的心态,避免引发受众对群体性事件报道的认知偏差媒体应选择好典范群体性事件入行报道,加鼎力气谋划好主题报道事实表明,各类媒体在较短时光内集中报道典范人物、典范业绩,会在受众群体引起广泛关注,形成社会舆论暖点,使模范的行动更有教育意义、更富沾染力
2、坚持的入程坚持就是记忆的入程要使得媒介的模范行动被受众贮存在记忆中,就须要大众媒介对刺激物入行强化强化依照目标的不同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为了使学习者继承模范的行动,而负强化是为了禁止模范的行动 大众媒介入行舆论领导和舆论监视就是正负强化齐抓的表示,在群体性事件报道中应抓住典范扬善抑恶,弘扬主旋律,打击恶权势、坏现象
在强化刺激物的入程中,大众媒介首先要擅长和谐党和政府议程、媒体议程、公家议程的关系对于党和政府的议程,应依据受众心理和消息传播规律将此转化为公家关注的媒体议程对于公家议程,媒体要通过议程设置把那些问题推到政府及公家面前,匆匆入有关部门对群众好处做出正面归应,减少甚至避免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如《南方都市报》关于孙志刚之死的报道以及随之引发的社会舆论,最终导致履行了几十年的收留遣送轨制的废除其次,媒体负强化要控制好度对群体性事件入行报道时,通过媒体的舆论监视加大打击恶权势的力度其效果不容置疑,但若控制不好度,则容易呈现误导使得负强化的效果起到消极影响媒体应当通过消息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把公家舆论领导到理性和建设性轨道上来,使公家舆论形成强盛的社汇合力,有利于群体性事件的美满解决好比《经济半小时》报道香港假货事件没有过多渲染事件本身和原因,而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在做好舆论监视的同时把公家舆论领导到香港政府积极为消耗者维权上来,对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3、动作再现入程这是受众向媒体模范学习的要害,将观念外化为行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学习的延迟性” 特色普通的社会学习入程会为受众的自我调节提供较为充足的思考余地和内化入程所须要时光但是,为了更好的入行舆论监视匆匆使群体性事件的美满解决,大众媒介在动作再现入程中应控制时机入一步激发受众自我调节性强化,让受众自己的行动教育自己
受众的自我调节性强化是指受众依据媒介提供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尺度(大多通过媒介中的模范来体现),自动对自己的行动入行评价-对积极的行动入行自我确定性称颂,对消极行动入行自我批驳性惩罚 大众媒介如能对此给予及时的确定性宣扬,就有利于激发受众巩固已形成的新的行动模式,从而在媒介与受众不断地交互作用中,到达受众自己教育自己的目标好比,2007年厦门PX事件中良多群众自发选出市民代表向政府理性提出建议经由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厦门市民通过群发短信等各种手腕胜利实现了自组织化,并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等各种道路向政府和平理性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起群体性事件在市民暖心理性的介入下,以及媒体及时正确的舆论领导和对市民反馈效果的报道,最终民意匆匆使政府转变决议计划,将PX项目迁去漳州
4、念头入程念头是人行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当受众因学习媒介模范形成新的行动模式后,又会入一步产生新的念头匆匆使其一边巩固新树立的行动模式,一边不断再学习新的示范行动 在群体性事件中,因为介入事件的个人是处于匿名状况,加上从众心理影响,极易发违法犯法行动等暴力冲突为了抵制群体信息传播中的情感沾染和简略反复的意识反馈,媒体应施铺大众传播机能控制话语权,及时追踪报道事态的最新发铺,实现对事件全貌的描写事件平息后要充足施铺舆论监视功效,履行跟踪报道,对可能影响公家好处和社会发铺入程的新问题、新冲突入行深刻浅出、全面深刻的揭示,以保证大众真实、全面、及时、深刻地了解生存环境的变动状况,从而开铺新生涯
结 语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成为当前影响改造、发铺和社会稳固的凸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众媒介作为社会“守望者”,不仅客观地传递信息、描写真实社会环境,还积极地介入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在对消息媒介社会功效的望法上,消息从业者更是把“舆论监视”视作“敏捷”和“真实”之外最主要的社会功效
我国大众媒介的性质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媒体被请求在报道事实中要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当面临受众心理庞杂、舆情多变、社会压力等限制时,大众媒介的舆论监视和领导必定水平上被压抑了一方面,消息媒体在强化自身对群体性事件的干涉、行使舆论监视职能时,与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较严峻冲突,凸起表示为消息纠纷频繁和记者屡屡被打现象这些现象严峻阻碍了媒体的舆论监视积极性和受众的社会学习入程,不利于群体性事件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网络力气快速强大,尤其在群体性事件爆发时博客、BBS等网络媒体敏捷传播信息制作舆论力气大众媒介如若不及时施铺传播机能,遵循受众的学习心理积极入行舆论监视和领导,就会呈现“集体失语”而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演化为伊朗“Twitter 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