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周飙:“谷歌危机”源自绝版书版权争议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近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的一份公告,在海内作家中引发了一场小小骚动-事情起因是,谷歌于去年十月跟美国作家公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就谷歌图书数字化项目所涉及的侵权纠纷,在一桩集体诉讼中达成了和解协定-文著协的公告部门转告了协定对海内作家的影响,同时对协定内容表达了不满和反对,并呼吁作家组织维权行动-公告和随后的媒体报道,引发了许多作家的恼怒反映,张抗抗、陈村落、王小峰等作家纷纭剧烈指责谷歌的做法

  但在读过和解协定之后会发明,作家们的恼怒是基于严峻的误会,谷歌图书项目,不仅不会侵害他们的好处,相反仍是他们扩铺作品销售(无论是数字版仍是纸版)的上佳机遇-最严峻的误会,是认为每本60美元的赔偿金,是谷歌为获得作品数字版的发行允许而支付的对价,而实际上,这仅仅是谷歌为其擅自将图书扫描和数字化这一行动所支付的赔偿,而这一行动恰是这次集体诉讼的焦点,绝管谷歌并不认为该行动构成侵权,但为了避免抗衡,自愿认赔-至于这个数字版如何铺示、使用和销售,如何定价,收益如何分配,与这60美元毫无关系

  按谷歌目前的做法,用户可以全文浏览和下载的,只是那些版权已经由时的图书,而可以部门预览(少于20%)和付钱下载的,是那些通过合作伙伴规划获得出版商授权的图书,对于其他图书,向用户铺示的信息,仅限于搜索片断、目录和出版信息,以及哪里可以借到和买到的信息,后两项简直就是免费广告,而每个搜索片断是包括要害词的两三行文字,每次搜索只有三条成果,每个用户的搜索次数也有限制-很显明,这些做法说不上侵权,反而对传播作品、扩铺影响和销售很有辅助

  确切,上述和解协定如果被法官批准,将扩铺谷歌对数字版的使用权限,有两方面-对于在版图书,经版权人自动激活之后,已经数字化的图书可以像伙伴规划那样预览和付费下载,这等于是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绕过出版商和经纪人而直接与谷歌合作销售的渠道-而和解协定带来的最大转变,是针对版权未过时但已绝版的图书,协定生效之后,谷歌可以将这些书默认的置于可预览和付费下载的状况,并以默认的定价销售,当然,版权人也可以自动改动状况和定价,甚至请求谷歌不得以任何方法铺示图书内容

  对于绝版书的处置方法的确有可争议之处,绝管版权人随时可以改动前提和价钱,但未经协商和批准的默认设置,仍是会给那些不满意默认前提的作者带来一些麻烦,尤其是从经纪人和出版商那里得不到周密服务的海内作者,这些麻烦事去去还得亲手处置,不消除有些作者在完整不知情的情形下,其作品在不合意的前提下被销售了好几年,甚至为执行和解协定而专门成立的版权登记处未必能接洽到某些书的版权人,后者因此就拿不到应得的收益

  所以在欧洲,和解协定引起的争议重要就集中在这个瑕疵上,美国司法部的质疑也与此有关,他们认为这种默认设置会赋予谷歌过强的定价才能,从而对图书市场的竞争性构成潜在要挟-然而,事实上,绝版图书能给版权人带来的收益极少,协定部署实际上为作者们开拓了一个获益道路,它使得那些久已退出零售市场的图书重新得到关注和销售,是图书收益获得长尾效应的绝佳方法,特殊是当它与谷歌搜索引擎这一最大的信息发明机制相联合时,其带来的机遇是作者们值得当真掌握的

  对协定内容的误会,使得在中国的争议偏离了问题的要点同时,这也是谷歌中国在公关上的又一次失败,他们任由误会和恼怒蔓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李牧:谷歌明抢版权

    李牧:谷歌明抢版权

  • 赵嘉敏:一切媒体皆为“本土”

    赵嘉敏:一切媒体皆为“本土”

  • 商业周刊:媒体与博客版权之争愈烈

    商业周刊:媒体与博客版权之争愈烈

  • 刘朋:叶利钦时代在争议中远逝

    刘朋:叶利钦时代在争议中远逝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