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赵嘉敏:一切媒体皆为“本土”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消息媒体的十字路口

  近来,美联社和消息团体表现,要对网络消息内容的使用入行收费与此同时,Google也宣称,将辅助消息媒体树立微付费(micropayment,即用户对零散的消耗入行小额支付)机制一时光,“付费订阅”论甚嚣尘上有观点以为,媒体不再以寻求读者数量从而晋升广告价值为目的,而是意欲向忠诚的读者收费,开发出新的收入起源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或者说,是一种误导

  暂且抛开美联社、Google的详细规划不谈,单从一般的原则上来说,在消息内容与读者之间直立一堵“付费墙”(paywall)的做法,既违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有悖于互联网的实践准则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大多数情形下,某一家媒体机构的消息内容并非独家,市场上存在大批的“可替代产品”因此,要想对消息内容的使用收费,除非所有(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媒体机构都奉行这一准则,否则,必然面临读者流失的局势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对“成本”的敏感性更是走向极端早期研讨表明,相较于免费来说,哪害怕是再渺小的付费,也会在用户那里发生可观的“心理成本”(mental cost)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不用说付费,就连免费注册,都会变成一个宏大的障碍

  现在,让我们归过头来望望Google的说法-他们瞄准的目的之一是“用户通过支付月费得以拜访宽泛的高端内容”Google的这个规划,一方面再次证明“高端内容”更容易实现价值,并且来自不同媒体的内容聚合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让人们觉得一丝忧虑-当Google垄断了内容的传播渠道时,如果它要“作恶”,其迫害是宏大的

  再来望望美联社发布的消息登记(News Registry)路线图,不难发明,美联社所指的收费也并非要在消息站点与读者之间直立“付费墙”它的付费层,很可能设在搜索引擎、内容聚合站点以及移动服务商那里并且这个路线图中,最核心的部门是对内容的“封装”以及对其传播和使用的“跟踪”-前者能够将版权信息注入到内容中,后者则为版权的价值实现提供和挖掘机遇这才是这张路线图的真正意图所以说,所谓“付费订阅”,要么是误读,要么是误导

  在这些吸引眼球的举措之外,消息媒体业的另一场变更也在悄悄入行——这就是媒体之间在内容上的“互通有无”英国的《卫报》、《太阳报》、美国的《纽约时报》等若干家消息媒体,正在改变过去内容专属的做法,容许其他媒体甚至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免费引用和转载自己的内容一种共生的协作关系正在逐步形成这种变更,也许并不能给媒体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甚至一些媒体等不到变更发生效果就会死去,但从长遥来讲,这种变更符合现代商业的生态理念以及互联网的自由精力,也将从基本上改变媒体业的基本架构


  媒体的层级架构-众包 、协作、聚合与社会化媒体

  媒体业的架构调整已经在两个层面上初现端倪-

  在出产层面上,专属/特派记者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同时,自由报道人/撰稿人、乃至业余消息出产者的贡献度大幅晋升可以想见,在未来,对于奥运会的报道,并非所有的媒体都要派驻记者,真正直驻记者的机构可能只有几到十几家甚至在极端的情形下,撤消派驻记者,应用当地的记者资源这些记者撰写的报道,一方面被自己所属/所雇用的媒体机构采取,另一方面也供其他的媒体机构选择和引用

  媒领会越来越专注于自己善于的范畴与专业记者步队缩减形成对照的是,在许多突发事件中,业余人群会越来越多地担负起第一手材料出产者的角色——现代数码技术和产品使得消息出产的众包(crowdsourcing,是继外包之后的新概念,指互联网时期将本来由公司或行业内部专业人士完成的工作交给外部非专业的民众来完成)成为可能英国的卫报团体在10月13日发布,规划开端雇用博客作者报道本地消息这恰是对众包模式的勇敢尝试在众包出产中,媒体机构的职能在于对汇聚上来的内容入行专业的筛选、编纂、制造、跟踪和分发

  而在传播渠道上,独立的内容汇聚平台和搜索引擎通过技术手腕或“民众的智慧”(the wisdom of crowds),为读者提供内容定制与显现服务,成为没有记者步队的超媒体(hyper media)从这个意义上来说,Google并非如它所称的“不做媒体”,它实际上就是媒体,而且是不直接从事内容出产的媒体难怪媒体们都以为Google理应分一杯羹出来,而Google也表现出莫大的善意,表现愿意救媒体于危难之中其实并非Google真的大发慈悲,而是因为搜索引擎与内容之间其实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出产层面与传播渠道上的变更与发铺,匆匆使媒体在自身层面上入行改造,变得更专注、成本更低、更有效力,同时也更加注重协作各个媒体机构之间的门户之见将被摒弃,横向的交换将会增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底层融会众包模式、中间层入行协作、上层入行聚合的层级架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层级架构之外,还存在一个跨层级的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安东尼·梅菲德(Antony Mayfield)以为,社会化媒体有七种情势-社交网络、博客、维基、播客、论坛、内容社区、微博客这七种情势里面,除了微博客,其余六种情势或者可以纳入前面所述的层级构造,或者其媒体属性和作用正在退化和让位于微博客微博客是目前为止最具病毒传播特质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与渠道,是真正的乱众媒体就在最近,微博客刚刚与老牌媒体《卫报》联手,破碎摧毁了石油巨头压抑媒体报道的妄图微博客已经成为一股最不容疏忽但同时也是最难以捉摸、最狂暴的媒体力气(顺带说一句,百度的贴吧是在微博客出生前最接近于微博客的互联网产品)


 (图示-媒体的层级架构)

  在未来的媒体范畴中,内容的传播将会更加自由和不定向,其价值的实现也具有更多样的情势,因而也对版权的标识与跟踪提出了需求

  版权注入与跟踪

  美联社对于其版权注入与跟踪的技术细节并未有更多的透露,只是给出了一个时光表-在明年也即2010年实行

  不外,始终致力于推进互联网版权改造的非营利组织创作共享(内地正式译法为“知识共享”)给出了一个更为明晰的路线图它与互联网尺度组织万维网联盟(W3C)结合推举RDFa(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in Attributes – 对属性的资源描写框架)作为版权信息注入的规范简略地说,应用 RDFa 可以将版权信息以机器(阅读器)可读但对人类透明的方法注入到网页中这些信息跟着网页内容的传播而一起传播在此基本上,通过阅读器插件、搜索引擎等工具,就可以实现对版权内容的跟踪,并为入一步的价值实现提供机遇Google和雅虎都已发布支撑RDFa-而火狐阅读器(Firefox)也已添加了对RDFa 信息入行解析的插件

  这个路线,与所谓“付费订阅”的最基本不同就在于它并非以“堵”的方法来限制内容的自由传播相反,它以开放自由的传播为基本,依赖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成熟商业社会里所必须的信誉系统最终的价值实现不必定要靠对内容的拜访入行收费-内容的传播和畅通流畅中,就会发生无限的机遇

  媒体业正在朝着真正的网络社会改变所谓“一切媒体皆为本土”(美国政治家托马斯·奥尼尔Thomas Phillip "Tip" O'Neill, Jr.有一句政治格言-一切政治皆为本土All politics is local),恰是强调这个网络社会所体现出来的“去中央化”特性

  历史在这个时刻是垂青中国的中国的媒体业还处在向上期,在一种相对从容的环境和心态下迎来了跨越式(leapfrog)发铺的机遇在门户还没有形成壁垒的时候就摒弃门户,在版权还没有过度收紧的时候就开放版权-顺势而动,求“王道”而非“霸道”,晋升中国媒体的全球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哪种效果好呢

    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哪种效果好呢

  •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讲故事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讲故事

  • 齐馨:整合营销是媒体传播新趋势

    齐馨:整合营销是媒体传播新趋势

  • 陶闯:网络电视新媒体价值研究

    陶闯:网络电视新媒体价值研究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