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即讯息”,这句被传播学奉为经典的名言虽然这么多年以来,对于麦克卢汉想要表达的详细意思,没有人能入行令所有人佩服的条分缕析,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从这样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望出媒介的重要性新的传播媒介的呈现,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更也就是说媒介即信息乃是强调媒介情势遥比媒介内容重要,因为真正在影响人类行动、安排历史入程、制约社会变迁的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实际讯息,而就是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媒介本体就像那个经典的“哈姆雷特”的例子一样,媒介的情势决议受众对讯息的解读,选择不同的媒介入行讯息接受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解读
要害词-第三次浏览革命 浅浏览 读图时代
一、呼吸一样的基本功效——浏览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有名的《浏览史》第一章中说道-“浏览,几乎就犹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效”
的确,浏览可以说是人类维系生涯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缺乏的一部门跟着符号和文字的出生,人类天然而然地产生了浏览行动,及至印刷品的呈现,“浏览”有了更为明白的涵义浏览与识字紧密地接洽在一起,指人们从文字作品中汲取和加工信息的入程文字书籍盘踞“浏览”范畴的统治地位,绝管书籍中也包含图片,但在一段漫长的时代里,浏览文字是盘踞主导地位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时候的“浏览”,一般指的是对于文字文本的浏览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们的各种汉语词典对“浏览”一词的阐明仍旧是“望(书、报、文件等),并体会其内容”,或更简略的“望书报等”
二、“哈姆雷特”之今与昔
基于这样一种狭隘的对浏览的懂得,我们以为浏览是完整的主观上的认识“一千个人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先人们对主观浏览有着自我的自负,然而跟着多元化的媒体的呈现,广播,电视,片子,互联网,手机等浏览以更为丰盛的情势存在于我们生涯得方方面面而基于不同类型的媒介方法,浏览的内容汲取,绝对主观的内容正在慢慢消减,媒介的力气逐渐渗入了浏览这个行动入程中,与此同时,作为受者的我们,正在以难以察觉的速度与水平,对媒介产生出愈发严峻的依赖
同样是《哈姆雷特》的浏览,现在则有了不同的说法-
“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一千个读者的脑筋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而观望由原著改编的片子,一千个观众的脑筋中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
“媒介即讯息”,这句被传播学奉为经典的名言虽然这么多年以来,对于麦克卢汉想要表达的详细意思,没有人能入行令所有人佩服的条分缕析,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从这样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望出媒介的重要性新的传播媒介的呈现,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的某种变更也就是说媒介即信息乃是强调媒介情势遥比媒介内容重要,因为真正在影响人类行动、安排历史入程、制约社会变迁的并不是媒介所传播的实际讯息,而就是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媒介本体就像那个经典的“哈姆雷特”的例子一样,媒介的情势决议受众对讯息的解读,选择不同的媒介入行讯息接受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解读
三、第三次浏览革命
如果说用羊皮、竹简等什物记录文字引发了浏览的第一次革命,首次打破了文字上交换的僵局-而发现造纸术、印刷术,第二次浏览革命则是将浏览传播范畴入一步扩铺-那么,现如今的新媒体技术,则在某种水平山已经引发了第三次浏览革命马丁·里昂以为“网络文本的呈现是抄本革命以来信息革命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其革命性甚至超过了印刷革命”
有专家在2004年4月的“第三电子媒体与翰林有声电子书铺示会上以为,电子书将引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浏览革命”
也有人宣称手机小说出生了一场浏览革命-“手机给人类带来根天性的变化”
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因为这些新媒介都正在深入地影响着当下的民众浏览方法然而很显明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在媒介竞争和融会都空前剧烈的今天独自称霸不断受到新产品的冲击,聪慧的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己经锤炼出极快的反应才能,他们懂得同时享用新技术带来的各种方便与其说某一种新媒介具有神奇的力气,不如说多种新媒体的共同作用产生一种强盛的合力,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浏览革命民众浏览方法的变更是悄然产生的与之息息相干的传统出版业对这种变化比其他行业更为敏感
(一)、“浏览危机”
中国出版科学研讨所的品牌科研成果之一,《国际出版蓝皮书》的数据表明,美、英、法、俄、日、韩等重要出版业发达国度的出版业广泛以为,浏览危机存在,公民浏览状态呈现出不乐观的态势,重要表示在人均购书量、书报刊发行量和浏览时光方面均呈现减少以及青少年读者浏览率降落
同样,这样的现象也存在于我国,而且越愈发现显的潮流

从以上数据望来,2005年我国公民浏览率首次低于50%,比2003年再次降落3%,比1999年则降落了12.7%-与图书浏览率相反,近年来我国公民网上浏览率正在敏捷增添,上网浏览率从1999年的3.7%增添到2005年的27.8%,七年间增添了7.5倍,每年平均增添率为107%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浏览情势
从目前望来,新媒体重要包含互联网媒体、数字电视媒体、移动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等在浏览的角度望,这些媒介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以显示屏幕为信息载体的-电脑的显示屏,电视的显示屏,以至手机、MP4、P2P、PSP等,所以又有人将这种好浏览情势统称为屏幕浏览
1、网络浏览
跟着网络技术的发铺,网络已逐渐在人们平时的生涯起居中据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生涯起居很大一部门都可以在网络上解决,同样浏览也是这样而且网络浏览有着其他媒介情势所无法匹敌的自我优势-时效性强,自我选择面广,不占用空间等在其中,除了前些年已经在学生群中兴起的QQ空间、博客、校内日志,又或者是以写文著称的论坛-晋江论坛、写狗帮等-网络浏览已经在,特殊是年青人群体中据有了很大的分量
而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逐渐兴起的电子书、电子杂志浪潮
(1)、电子书-不是图书,胜似图书
比拟拟传统的图书,电子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容量大,随身携带在U盘里的电子书也许只有几个M的大小,但是其中的文字储存量可能是一大摞图书都比不上的
例如中国市场上2004年推出的“翰林电子书”,可以储存数百甚至上千本图书,随时可以下载,更新,或在线浏览网上各种消息信息,还配有词典检索等附加功效
除此之外,电子书在铺现文字的同时,可以同步配上音乐和丹青同样是一篇文章,纯洁的txt或者doc文档,做成电子书,表达效果孰强孰弱,可想而知了,这也就是电子书快速走俏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2)、网络杂志-从把杂志搬上网络开端
相对于传统杂志,应用多媒体手腕做到图、文、声、影并茂的电子杂志,以其丰盛的信息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订阅者
现在的网络杂志重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这也是据有最大比例的一种类型,如《时尚MAN》、《瑞丽pretty》等-数字媒体的杂志化,如博客网的《博客周刊》、新浪网的《游牧民族》等-以及新型的多媒体杂志《阳光电视导航》等
2、.电视浏览
在网络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作为曾经的媒体绝对霸主电视,也采用了相应的办法,来适应现如今的浏览须要其中举如下两个例子-
(1)、字幕消息
字幕消息是指在播映其他节目时画面下端(或其他地位)的无声文字(文字消息与口播消息交叉重叠的部门,一般被视为口播消息类)
字幕消息相对于传统的电视消息来说,有着简练性和及时性的明显特性最显明的例子就在奥运会的时候,不同的频道直播着不同的赛事,您关注这个竞赛的同时,另一个赛事中我国选手取得了佳绩,第一时光获取这一信息的道路,去去是此时您所观望的频道下方的关东字幕条
(2)、读报节目
这也是近年来呈现的一个新的浏览情势凤凰卫视中文台2003年1月开端播出《有报每天读》,很快受到了观众的鼎力追捧,各大电视台纷纭效仿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光》,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第一时光》等
电视读报节目标背后,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涯压力下,都市人对信息的需求与时光前提不容许之冲突的体现
3、手机浏览
手机,庞大的用户群和信息交换量,使手机短信具备了媒体的特性,因而被称为“第五媒体”作为当今社会人均拥有率最高的多媒体类型之一,它本身便拥有着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便捷的传播前提
最早的手机小说《深爱》2000年1月出生于日本一年内订阅该小说的读者便突破200万人,并吸引了超过2000万的浏览人次 日本海内手机用户现在己到达3亿之多,其中包含大量的手机文学喜好者依据厂商所做的统计,在通常情形下,这些浏览者每天接受短信的字数在1000-2000字之间,其手机浏览模式也较贴近一般的、文学的浏览习性
2004年8月,号称“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18万元的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同年11月,号称“中国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在上海和北京同时首发中国的手机读物出版和订阅逐渐开端入入了市场运作
除了手机小说外,手机报,手机电视都已逐渐崭露头角中国移动的免费手机报业务,在学生群体中有着非常大的读者群体可以说,相称一部门学生每天的消息起源都是手机报
该调查指出,与前三次调查成果比拟,城镇居民和农村落居民的读书率均呈降落潮流,剖析其原因,重要是现代社会的生涯工作节奏加快使人“没时光”读书,以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法的兴起,分流了受众,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不习性”传统的浏览方法
图书浏览率的减少、网上浏览率的增添同时产生未必是人们所担心的“浏览危机”的征兆,但却确凿明示了浏览的一个转向-以图书为代表的印刷浏览刊物正在让位于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文本,其惊人的速度和可预测的潮流显示了新媒体的凶悍来势具有革命性的力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央 (CNNIC)2006年1月宣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铺状态统计讲演显示,截至加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己经到达了 1.11亿,并且仍旧在大范围稳步增添 网络浏览的呈现和增添,从一个侧面阐明人们的浏览总量并不必定随图书浏览率的降落而减少,但浏览方法则肯定产生了根天性的变更网络提供了获守信息的极大方便,甚至使人们产生了必定水平的媒介依赖,良多人己经习性在须要了解某种信息时第一时光上网查找(参见第四章调查数据),更有甚者镇日“挂”在网上除此以外,手机、电子书等浏览工具也正在加速和深化浏览的新一轮革命
四、当代浏览现象剖析
数十版乃至上百版的厚报去去在数十分钟甚至更短的时光内即读即弃,真正能够细读的信息寥寥无几,报社编纂显然也深明此理,因而题目斗大,图片趋多通常,一个报纸头条能吸引的注意力不会维持超过一天,一条电视消息被记忆的时光不会过夜,一期杂志专题被谈论不会超过一周
这就是新媒体作用下的民众群体浏览中存在的一种广泛现象-浅浏览现象而浅浏览的明显特性是快节奏
(一)、“让李敖去读书,我们去读李敖”
理查德·沃尔曼提出的“信息焦急” 沃尔曼以为,信息时代不是“信息爆炸”,而是“非信息”(non-information)爆炸,或者是数据爆炸信息必需导致懂得如果没有懂得,就会导致焦急因为缺乏时光反思,信息超载会将人们变为机械的信息查询者为了在因信息的激增而具有更强的“不肯定性”的现代社会里获得一种安全感,个体尽力在有限的时光里对更大范畴内的信息入行搜索,对“深度”寻求的牺牲天然也就在所难免
民众浏览尤其是消耗形态的浏览,多是出于了解、扫描的目标扫描是为了绝可能触及个体所处的群体内流行的信息“全景”,在此基本上选择感兴致的部门作较为过细的了解耗时费心的深度浏览,在信息爆炸的现代,被以为是少数专家学者的任务于是,不但要绝可能全面地传递讯息,还必需对讯息入行筛选和解读,这成为现代民众传媒必需也正在担负的义务“让李敖去读书,我们去读李敖”,凤凰卫视的这句口号充足反应了民众浏览避繁就简的求浅心理
(二)、读图时代-视觉狂欢
无论是越做越大的图片消息,仍是“摄影专栏”,《XX画报》,图片在当今媒体取悦、吸引读者的“必杀技”
从符号语义学特性望,视觉传播具有三个特性-形象性、标志性、机构的不肯定性这三个特色就决议了丹青必需与文字相联合,图文并茂,才能铺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这也是“浅浏览”现象的表示之一醒目标大题目,再加上够醒目标图片,获得这些信息之后,从某种水平上来讲,读者已经浏览到了自己须要的信息,传播效果已经到达,而且视觉传播的符号语义特性决议了它具有比文字更低的认知门槛,和更强的吸引力与冲击力,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无疑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传播效果的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与媒介融会的必然成果当学术界还在讨论网络是不是“第四媒体”,手机是不是“第五媒体”的时候,手捧电子书,手机电视的人群已经开端传所以大街冷巷了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新媒体深入转变着传播模式的背景下,作为人类生涯重要内容的浏览方法也差生了宏大的变化,而且我们所望见的变化也仅仅是刚刚开端
所以,我们应当在亲密关注的同时,摒弃所有就有的评判推理尺度,以崭新的思维,崭新的眼光来望待这一新型时代,才能更好的为适应这一潮流做好相应的筹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