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张鸣:网络事件管制思路可以换换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瞭望》杂志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调查,反应了一些基层干部的忧虑这个调查中呈现了一个新名词-网上群体性事件这个词指那些在网络间对政府不当行动、官员腐朽以及其他网络事件的讨论、炮轰,乃至人肉搜索和“追杀”在这些基层干部望来,网上群体性事件跟地面上的相似事件不同,有三个“入不去”-“基层党组织‘入不去’,思惟政治工作‘入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度强迫力‘入不去’”

  习性于人盯人,上下其手入行管制的干部,习性于什么处所都能入入施行管制的干部,碰上虚拟世界,突然之间不适应了其实呢,什么处所都能入,什么事都可以下手管的世界,才是老皇历,即使不是帝制时期,也是以政策取代法律的旧时间

  在现代法治社会,对于官员而言,某些处所就是不能入,有些事就是不能管,要分清公域和私域,学会依法行政当然,网络事件去去涉及公共事务,按道理,处所政府应当过问但是,所谓“网上群体性事件”这一概念,是不适合的-群体性事件,大多是地面上闹出来的,而且多数事件都跟处所官员处理不当有关,跟官员的腐朽有关良多处所政府,不在遏止地面上群体性事件的源头上下工夫,对官员增强束缚,强化其义务心,反而把精神都用在事件产生之后的信息节制上,先是绝可能不让新闻上网,上了网之后,则花鼎力量摆平一些门户网站,摆平有关部门,甚至不惜工本,请专业公司,在网上宣布“正面”新闻,抹黑有关帖子对他们来说,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确可恼,如果基层党组织能入去,思惟政治工作能入去,公安武警也能入去,那该多好呀其实,如果在地面上的事件产生之前,对于事件的源头,这三个东西早点入去,何至于有后来的事件呢?

  客观地说,现在的网络上,不是没有人造谣,更不是没有人造政府的谣,意图掀起风浪但是,网上就是这样,事情一旦知道的人多一点了,相干的搜索也就来了,在搜索中,网民自觉地会断定事件真伪一个没根的谎言,在网上多半不会演化成一场具有较大范围的网络事件,这是网络和网民的特质所决议的因此,所谓的网上群体性事件,事实上都是地面上的群体性事件,本应是基层党组织、思惟政治工作、公安武警等国度强迫力都能入的事件政府若肯在地面上下工夫,管好那些胡作非为的官员,网上天然掀不起风浪

  严厉地说,以现在的网络管理技术,不是不能把网上的非议都管住,让那些议论都波涛不惊但是,如果真的这么管了,网络也就半死了在当今社会对网络依赖这样之大的情形下,网络半死,引起的效果,就不止是群体性事件那么大了所以,对于政府和政府官员而言,当前亟须的,是转换思路,切实学会依法行政,学会应用网络,完美自身的管理,也学会应用网络实现危机公关,不能遇到事情,就一味堵、压、管,一味强迫,能蒙则蒙,能骗则骗,能压则压在网络时期,这样的管制,对于群体性事件而言,只有惹事的功效而已,小事闹大,大事闹沸,无事生非

  现在,已经有些官员学会了上网聊天,时常跟网民沟通-一些处所的政府也及时宣布信息,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犯错及时报歉,及时处理问题官员这样做,地面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发火不起来,事情闹不大,网上天然也就没有了太大的风波歌德的名著《浮士德》里有句名言-要及早学得聪慧些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官员,尤其是亲民的基层官员,特殊适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提案PPT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提案PPT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 杨仕名:企业必须监测消费者观感

    杨仕名:企业必须监测消费者观感

  • 鲁国平:消费者可以直接追究名人代言责任吗?

    鲁国平:消费者可以直接追究名人代言责任吗?

  • 孙长胜:嫁接旅游,企业营销创新思路

    孙长胜:嫁接旅游,企业营销创新思路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