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IT时期周刊》、IT商业消息网主办的“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进商业变更”论坛,于2008年12月16日在北京盛大召开,业界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微软亚洲研讨院传播与推广总监金俊也受邀出席了此次论坛
微软亚洲研讨院,这是个听起来让人感觉很枯燥的科研机构,在金俊的组织谋划下,于2007年在新浪网开拓了自己的企业博客、而博客的阅读量也名列企业博客之首今年,微软研讨院的同仁们又推出了《微软“梦工场”》一书,这本书让微软研讨院以很温和的姿势走入大众视野也让良多人明白本来科研机构离我们并不遥遥,他们的科研工作也并不老是那么单调乏味
微软亚洲研讨院是除美国本部外最大的研讨院,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非常大,金俊以为,他们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把微软亚洲研讨院建立成世界一流研讨院,在全世界招聘到最优良的科研人员参加到研讨院
今年是微软亚洲研讨院成立十周年,金俊组织谋划了一系列的论坛,这其中有8月份比尔盖茨亲自出席的在香港举行的立异论坛和11月5日举行的“立异日”论坛这两次论坛都非常胜利,获得了极大的好评金俊以为运动的性命力在于它留下的价值,这是运动胜利与否的一个重要标记,也充足体现了她务实的工作风格为了让运动有更大的价值,必须要有明白的目标、缜密的谋划和有力的执行
作为企业的传播与推广总监,她对媒体非常了解,在她望来,要想与媒体很好的合作,首先要非常过细的了解媒体,了解、懂得、尊敬是企业公关与媒体的相处之道
金俊简介-
金俊,现任微软亚洲研讨院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
1999年在美国参加微软公司,历任商务经理、Office产品经理、软件外包高等项目经理并先后在微软芝加哥、硅谷办事处及雷德蒙总部工作,为Office2003及Office2007核心谋划人员之一
2006年调至北京,负责微软亚洲研讨院在亚太地域的传播及公共事务
金俊于1995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金俊出席“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进商业变更”论坛
把微软研讨院建立成世界一流研讨院
问-作为微软亚洲研讨院的公关总监,您负责的工作重要有哪些?这其中哪部门工作最有挑衅和压力?
金俊-其实我正式的头衔是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传播包含对内对外的沟通,对外就是指媒体,对内包含在中国在亚太区在美国不同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和谐沟通推广还包含我们网站,网站的内容也是我这边在负责,也做一些品牌的推广,像我们的一些宣扬册、以及十周年这样的大型运动的谋划,总的来说,研讨院中我除了不做研讨工作,其余的大部门工作都在我这边对内还包含一些重要的人物来访,部署等等对外还包含一些政府和机构的重要人物来访,我这边也要做相干的招待
我觉的和其他的团队不同的处所,是我们把很大一部门的侧重点放到扩铺海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上,在亚太区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亚洲研讨院就是在亚太区的研讨机构微软研讨院的体系在全球是有六家研讨院,和英国剑桥研讨院、美国总部的研讨院,印度研讨院等之间的和谐也比拟多
挑衅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内部角度来讲跟不同的团队中国的也好,亚太区的也好,其他的也好,要和谐的部门非常非常多另一方面我们不仅仅须要和中国的媒体有良好的沟通,而且也要和外电有良好的沟通,盼望外电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研讨院,辅助研讨院起到公家心目品牌的认知度,这两块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挑衅
问-微软亚洲研讨院作为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研讨机构,是不是在开铺公关方面比拟容易?您作为公共关系范畴的资深从业者,对公共关系的运作有什么心得?
金俊-容易也是相对的,相对于一些不知名的企业,有一些品牌认知度,公家知道这是一个一流的研讨院,这方面来讲相对容易一些另一方面,作为基本的盘算机科学的研讨机构,相对于销售的团队来讲,可能比拟偏技术,基本的研讨和产品不一样,因为普通的用户接触过产品,对您的认知度很高但是基本研讨,一般大众并不太明白,不知道您是做些什么,所以教育的入程可能会长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其实不敢说是很资深,我在微软九年,前几年是做商务战略经理,后来做office产品的产品经理,一直到软件外包业务的高等项目经理,现在做公共关系包含传播和品牌的推广,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首先对内部来讲,各个内部团队的需求,他们对我们的品牌推广和媒体报道,盼望到达一个哪样的目标对任何一个机构并不是报道的越多越好,而是报道的东西是不是把我们想转达的信息转达出去,对于内部人士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真正的有辅助
好比对微软亚洲研讨院这样的科研机构,我们做这种品牌的推广确定不是为了卖更多的产品,其实我们是盼望把研讨院建立成世界一流研讨院这样的品牌,最终目标是盼望在全世界招聘到最聪慧的最优良的科研人员参加到我们的研讨院,对于研讨院这样的机构,真正的竞争力就是人才,有哪样的人能做出哪样的研讨,但是如果您这个品牌建立了,那别人想做盘算机科学的研讨的话,那第一个就想到了微软亚洲研讨院,能不能到达这个目标了解内部团队的需求目标,这是做好公关关系的前提对外就是要和媒体之间必定要坚持一个很好的沟通关系,不管是中国的媒体仍是外电,盼望能和他们很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亚洲研讨院,知道研讨院在做什么,通过一些互动能够把一些故事应用媒体这一平台,讲出去,传授给我们的听众
问-微软亚洲研讨院共同编写了一本书《微软“梦工场”》,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
金俊-其实对研讨院的了解是在五年前,当时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写了《跟随智慧》和《成长》,《成长》再版的时候改为《成长比胜利更重要》,当时良多人对微软的了解来自这两本书,今年正好是微软亚洲研讨院十周年,我们也一直在想,在十周年的时候做些什么事情,在过去的十年所到达的一些成绩,包含我们员工所付出的尽力,怎么样对他们有一个交代
我们想就是再出一本书,后来这个幻想付诸于实现是在2007年的夏天,正好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我们就在博客上为纪念高考三十周年征文,研讨院中人才也良多,有好几个都是高考状元,我们有一位研讨员鸣宋睿华,她是96年陕西的理科高考状元,所以我们就约了她写一篇博客,她写了一篇非常质朴的文章,鸣《归想我那年的高考》,最后也收录在我们的书中鸣《状元女》当时望了这篇文章对我们触动很大,一个是其实我们真的有这么好的故事,如果不讲出来别人也不知道,另外一个就是虽然他们是理工科出生,但是他们大部门虽不能都说各省的高考状元也是尖子,所以他们的文学功底是不错的,后来我们发明完整有可能把大家召集起来出一本书,后来在内部我们也发出了邀请,然后有幸收到大家的踊跃介入,所以这本书通过一年的谋划就做起来了
问-这本书是您谋划的?
金俊-对,是我谋划的,当然团队里一些同事也做出了良多尽力,另外清华出版社的编纂也给予了良多的激励和支撑所以说这是一个团队尽力的成果吧
问-目前微软亚洲研讨院的公关关系的侧重点在哪些方面?以后呢?
金俊-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是微软亚洲研讨院成立十周年这样的一个运动,过去的一年里都是在谋划跟微软亚洲研讨院十周年有关的运动,现在十周年过去了,我们可以向后稍退一步,退一步是盼望入的更快更深更遥,也盼望望到在下一个十年我们的公关怎么样去做现在想的更多的是怎么样把亚洲研讨院在未来的十年中入一步建立成思惟领袖尤其是在亚太区立异、人才的培育、和高校的合作方面,能够把思惟领袖这个形象塑造的更牢固一些
公关和媒体要亲密的合作
问-公关总监和媒体打交道也是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您同媒体来去的时候一般秉持哪样的原则?如果有媒体要入行微软亚洲研讨院的负面报道,您一般如何处置?
金俊-其实公关和媒体可以说是鱼和水,确定是要亲密的合作,我秉持的原则就是要互相了解,然后要互相懂得,同时要互相尊敬,互相了解就是我们必定要多沟通,因为沟通了才知道,不同的媒体它的侧重点在那里,最近在谋划哪样的专题,同时也让他有机遇了解到研讨院,听起来研讨院是一个很枯燥的处所,做一些枯燥的研讨,如果不去自动的介绍,他对您的认知和您想到达的是完整不同的,他会感到研讨院很神秘,很高不可测但是我们出了一本书后,望了研讨员自己的故事外,大家其实就会发明他们其实和我们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说当时他有各种各样的前提,研讨院给它提供了自由立异的环境,所以才有今天的成绩
至于媒体的不真实的报道,我们一般会自我检查一下,好比说是失实、失真,或者说完整牛头不合过错马尾这样的话,那可能是我们的沟通做的不够,因为沟通的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情形因为从记者角度讲他们仍是盼望真实、客观的报道,尤其是研讨范畴,很可能他是在没有完整搞明白的时候会写出来一些与事实不符的东西,所以一般我们会自我检查一下,当然也会和记者沟通,和他们讲明白是怎么一归事
问-在新浪网上有微软亚洲研讨院的博客,博客的更新也很快,当时为什么想到要以微软亚洲研讨院的名义开博?您是如何望待网络媒体对企业公关的影响?您感到企业公关应当如何更好的应用互联网?
金俊-博客是2007年4月中旬开的,这也是长期谋划出来的一天,因为4月19号那天,比尔·盖茨在清华接收了声誉博士学位,那场运动是有研讨院负责的我们在盖茨来中国的前几天开通了博客,然后征集大家对盖茨提的问题,因为在清华的那场运动除了盖茨的演讲外,还有和学生现场的问答
现场问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时前任院长从网民中征集的问题来问盖茨,也就是第一个问题其实是网民问的所以我们就是很好的应用了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这样的一个机遇把博客开起来,做的应当是比拟胜利,我们在新浪和msn上这些博客的总流量将近200万,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是新浪第一家越过百万大关的企业博客
至于网络媒体对企业公关的影响仍是要追溯到网络媒体本身对传统媒体的影响,网络媒体报道的更快、更丰盛多变,因为它的内容可以不断的增添,可以改动、可以更充实而传统的媒体出来以后很难再改动,要是想弥补也只能等到下一期了网络媒体本身的特色,对于公关既是机遇也是挑衅
说是机遇,良多事情如果我们想把信息传递给公家,它的速度会更快,它的影响力会更大,它的传播面会更广,世界各地的网民都可以望到说是挑衅,就是必定要想明白,我做这件事情是要转达一个哪样的信息,因为同样的事情如果网络媒体报道的有误,那过错的信息也会传的更广更快
我的团队在研讨院中负责传播和推广,包含线上线下、包含传统的公关重要和媒体打交道,同时我们的中英文网站和博客都是我们负责,所以相对来说我们比拟容易整合一些因为如果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团队去执行的话,中间确定要去和谐,那么沟通的成本会增添因为微软亚洲研讨院的相干工作都是我们部门来负责,所以比拟好的做到统一的传播平台,现在像我们的博客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利益就是传播的面更广,良多记者没有跟我们打过交道的,见到我们就说我望过您们的博客,甚至我们把书的内容放到博客上,他们就会说我读过您们的书,所以这就更多的增添了了解
网络媒体相对来说比拟草根,比拟有亲和力,不像是发一个消息稿,让人感觉板着脸把信息发出去,通过博客或者网络相对来说更人道化不足以发一个消息稿这样的事件,好比说,汶川地震以后,我们的搜索技术中央,也是微软亚洲研讨院孵化出来的中央,他们就很快的做出了一个地图服务,专门针对灾区的一些情形,包含灾区的天色,未来的天色预报,灾区的交通状况,受灾群众的人数等等综合到一起,只要搜索汶川和周围的一些城镇,这信息都可以出来
这如果让那家媒体去做一个特殊的报道确定不适合,因为当时公家的还关注在救灾上,我们就通过博客的情势,请搜索技术组的小组成员,让他们给我们分享一下地震以后如何想到做地图搜索的和如何做出来的关怀灾区的网民和读者,他们可以去查询他们关怀的信息,所以说企业是可以很好的应用博客,当然网站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把新的技术放到我们的网站上客户可以去下载,所以网络的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
问-您以前也谈到过在记者问答时,会在和发言人一起想这些问题,对一些尖利问题,让他们有心理筹备您们会不会事先和记者沟通好比说不要让他们问一些尖利的问题?搞运动邀请媒体的时候是否斟酌这些?
金俊-我们和我们的发言人在运动前确定是要沟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我们常常做一些运动,有良多是从总部来的高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确定对中国产生的一些事情不是很明白,首先我们就要把最近微软中国产生的一些事情有个大概的汇报,万一有这样的问题他不至于一头雾水完整搞不明白
我们作为研讨部门真正负责的就是微软的基本研讨,对于记者来说,只要和微软有关的他都可能问,好比说有些问题可能由微软的销售团队管理阶层归答更适合,或者说有些应当产品部门去归答
好比说下一个windows的版本windows7,记者可能会问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研讨院的院长也好,其他的管理人员也好,其实他是不直接做这方面的业务的,我们会把记者大概关怀的问题和他有个大概的沟通,一旦问到这样的问题他也知道是怎么一归事
第二就是我们和记者的沟通,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来没有说过-“有些问题比拟尖利不要问“这样的话,因为对我们来说不存在尖利不尖利,记者也是为了做更好更深的报道,如果他以为对报道有用,我们感到其实都是可以问的
问-在您望来,媒体和企业之间哪样的关系是比拟正常的?您如何望待目前海内的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关系?
金俊-媒体是企业和宽大大众之间的媒介,媒体的义务也是公平、客观的报道企业的人和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媒体和企业是合作关系,因为企业是盼望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向我们的用户、合作伙伴、客户等传递企业产生的一些事情、企业的战略、以及近期和遥期的愿景等信息企业是离不开媒体的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也一样,如果没有企业提供的这些信息的话,那您的内容又从哪里来啊所以说一个幻想状况应当是合作的状况
因为我在美国微软总部工作的时光更多一些,我感觉中国的企业和媒体的关系是在向幻想状况一步步走近,现在媒体报道的自由度显明的大了,尤其是对企业的报道,好比说《IT时期周刊》对包含搜索引擎等一些问题的报道仍是很深刻的,而且比拟客观,正面的声音和负面的声音都做了相应的报道
举行运动要有明白清楚的目标
问-11月5日,微软亚洲研讨院10周年“立异日”运动胜利举行,您感到一次胜利的运动要害在于哪些方面?您以前也谈到过“运动的性命力在于它留下的价值”,您以为如何能力让运动留些更大的价值?
金俊-总的来讲,举行运动的胜利因素仍是有共性的,我们11月5日的“立异日”和8月12日香港举行的立异论坛,做的都很胜利,不管是从到会者的反馈,仍是中外媒体的报道
胜利的共性就是事先有非常明白的目标,也就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运动,我的运动要到达哪样的目标,这些必定要非常清楚,然后就是要有比拟完美的谋划,这场运动对参会者来讲望到的只是当天的一天,或者是几个小时之内的运动,但在背后差不多都有几个月甚至一年比拟长期的谋划,所以总的来讲,第一要有清楚的目标,第二要有完美的谋划,第三就是要有完美有效的执行,您当天产生什么您不能由您的谋划完整预料的,所以只能依据办运动的经验,想补救的措施,万一产生什么事情,我们如何去补救
对于不同的人来讲运动的价值是不同的,每次办运动都会有好几个相干的方面,好比主办单位是微软亚洲研讨院,我们的听众,大部门都是学术界的,有时候有政府、有大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些内部包含总部或其他各国来的同事,对他们有哪样的价值也要斟酌明白,让别人感到我参加这个会有所值,这个时光花的是有价值,另外依据演讲嘉宾,包含“立异日”大型学术会议和“21世纪的盘算”,我们每年至少请三个“盘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请他们来做主题演讲,他们大部门都是从海外过来的如何让我们的运动给这些世界级巨匠带来价值,这还须要周到的规划
问-据了解盖茨来北京出席的良多运动都是您组织和主持,盖茨对您们组织的种种运动做过评价没有?您对每次的组织、主持的运动都很满意吗?
金俊-也不敢说大部门,近几年来,因为盖茨退出了日常事务的管理之后,他对教育、对基本研讨、对研讨院,都是情有独钟的今年香港的这次运动其实是他退休后,首次在微软举行的运动上公开露面,实际上他到香港是望奥运会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四五个小时来出席运动,我们本身是很荣幸的在微软亚洲研讨院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他专门做了恭贺的视频,他给我们的书作的序也可以望出他对研讨院的暖情
在香港的这次运动以后,洪院长代表微软亚洲研讨院的全部同仁和合作伙伴向他表现感激,他在收到邮件后非常快速的就归复了,他说他非常愉快这次运动的胜利举行,他非常享受立异论坛的每一分钟,他非常放松的就科技、卫生、能源、教育等入行了畅谈,底本九点钟停止,最后十点半才停止,因为畅谈的很开心,大家也不感到时光长所以说他对我们的运动的评价仍是很高的,这也是我们最欣慰的处所
我对我们的运动总的来说仍是比拟满意,当然总有一些方面让您感到如果是做了什么什么会更好,确定会有这种遗憾的处所,但是总的来说仍是缭绕您办运动所定的大目标,如果大目标到达了,这个会议就是很胜利了,当然或许牵扯到我不寻求完美的信条,为下一次举行运动提供了比拟好的借鉴
问-您早年在芝加哥销售市场和office工作,您觉的在海内和国外的工作开铺方面有没有不同?都有哪些不同?
金俊-仍是有些不同的,当然在微软全球化的企业里面,相对来说不同的成分要少一些,尤其是亚洲研讨院,良多人都有过海外留学或工作阅历,他们会把在国外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带入来,所以感觉差异并不大比拟显明的差异就是在中国可以用很少的钱去办良多事情,因为在美国人力成本长短常高的,好比说像记者都是身兼数职的,既是撰写人,也是摄影师录像师,因为如果他要是带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的话,得须要非常大牌的媒体能力做到,因为他的成本很高
在中国举行大型的运动,我们的良多国外的同事来,他们感到大开眼界,我们办的运动真的是让人感觉很震动,就是花相对较少钱办出一场很让人震动的运动,但要是在国外办这么大的运动那须要花良多钱
当然依据我在国外办运动经验,我更器重内容,情势确定是为内容服务的,因为在美国办这些运动是更务实,也许太注重情势的话破费比拟高,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更多的可能是更务实的理念这可能对我归国做运动也会有一些影响
问-您1999年入入微软工作,您感到微软留给您的最大的财富是什么?
金俊-我感到留给我的最大的财富可能仍是比拟开放的心态,因为从微软成立三十多年的时光可以望出来,一直坚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微软入入互联网范畴晚,但是加大投资,把互联网这个范畴器重起来当初微软入入游戏范畴,别人感到基本不可能,因为当时索尼、任天堂都是如日中天,但今天我们的Xbox做的非常好还有微软入入移动范畴,以及搜索和在线广告方面,这都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做公关和传统的毕业后直接入入公关公司不同的处所就是设法主意可能更开放,在对新的事物抱着为什么不去试一下的心态,包含像我们的博客、像我们的书,我们传统的公关人员可能不必定会去做的事情,对于我来讲,如果要把研讨院的品牌传播的更好,我们能够盼望在校园里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书和博客都是很好的平台,所以说开放的心态是最大的财富
另外在微软工作九年,从商务战略到产品经理到项目经理到今天的公关,角色的转换机遇,只是在这么大的公司里才有这么大的平台,换了别的公司如果想实现从地域到地域的转换,国度到国度的转换以及角色的转换,那您就要分开这个公司能力实现因为微软足够大,而且有不同的部门,在全球重要的国度里都有办事处,有分公司,有这么一个平台,如果我想实现下一个职业目标的话,我没有必要去换公司,在这个公司就可以找到您想做的事情另外在不同部门之间作为经理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培训,这个培训不是说非要坐在会议室里接收培训,而是在工作上边做会边学到良多东西
问-您以前谈到将“不寻求完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座右铭,是更务实?
金俊-不寻求完美并不代表是不不断改进或不请求到达最好的效果,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断改进、做的更好,并不是必定要寻求完美,因为现实就是很难有完美的人,很难有完美的事,总会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缺憾,那我感到就是真正的这个人或者事,恰是因为他不完美大家才会感到更真实,如果一个人太完美就会让人感到不真实,一件事情做的特殊完美让人感觉不是很可托从我个人来说,好比以前没有小孩,到现在有了孩子,那么您各方面的请求,包含怎么安排您的时光,那对家庭的整个规划怎么样去部署,如果在寻求完美就会消耗更大的没有必要消耗的精神
务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一个人过度的去寻求完美的话,那就会花了一些时光做了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好比说这篇消息稿,我可以再多花几个小时去篡改几个字,但是对于您的受众来讲,这几个字的篡改并没有实质的区别,那么我是继承让它更加完美,仍是继承投入到下一项更重要或者更急迫的事情上去,因为人的精神和时光都是有限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