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黄湘源:危机揭穿金融高管薪酬潜规则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19 我要评论 挑错

  金融危机揭穿了金融业“高薪门”背后的潜规矩“限薪令”的全球性成功,不仅是道德话语权的成功,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纳税人夺归本该属于自己的资产话语权

  奥巴马的这个说法最直截了当-“我们不毁谤财富-不嫉妒成功之人然而令人不快的是,高管失败了却还受到嘉奖,特别是这些嘉奖还须要纳税人来掏钱的时候”令华尔街高管在“限薪令”面前败下阵来的,显然重要不是道德觉醒,而是他们在资产话语权上的理屈词穷

  用反对行政干涉的呼声封住政府的嘴,不外是市场化先生一向习用的适用主义的拿手好戏自从入入货泉交易的商品时期以来,任何一种市场化的所谓入步,都是市场和政府行动互动的成果资产的私有化水平,也无不是同政府对包含金融资源在内的市场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此而言,所谓市场化,从来就不是以反对政府干涉而是以寻求政府保护为前提的如果不管以去的财产分配是否公正,也不管今后在此基本上的再分配是否有可能更不公正,政府都只能保护不能干涉,这毫不是市场的入步,而是倒退

  早些时候曝光的国泰君安“高薪门”事件告知人们,在我国,财富向金融企业集中,在很大水平上并不是“天道酬勤”的成果,而是由处在经济构造顶端的金融业的垄断位置所决定的,在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前提下,更是同行政干涉下的不公正的好处输送和好处交流机制分不开的并不是资产的私有化成绩了金融企业的高效益,而是不同水平的公权私用成全了金融业高管薪酬不同水平的高价化一方面,国度注资、金融资源的垄断经营以及大批单边输送的政策利差,才使得一些金融机构一个早晨就完成了丑小鸭变金凤凰的演化,甚至未经脱胎换骨就变成了表面上资质好像最为精良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跟着股份制改革的完成,不仅相称一部门金融机构摇身一变成了所有制概念非常隐约的“怪样子”,就是本来的几大国有银行也有了让公司管理机制快速入入“双轨制”的理由金融机构的体系体例改革的对去国有化偏向的盲目寻求及其在国有资源配置中的垄断性流连忘返的据有,银行金融机构官员挥之不去的任命制和高管薪酬鼓励机制的所谓市场化,就这样构成了生成的一对难分难解的矛盾

  美国金融危机产生之后,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说-“我犯了一个重大过错,我以为那些自信盈亏的组织,如银行和其他企业,他们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股东以及他们公司的净资产”

  现在望来,我们的某些身负国资管理和金融监管重担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也不同水平地犯了跟格林斯潘相似的过错那些被市场化理论所神奇化了的企业自治机制和人才鼓励机制推上了中国式薪酬金字塔顶端的金融人才,分开了依赖和应用政府权力,在晋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方面也许未必就有多大真才实学,但对如何在所有人缺位前提下将体系体例性的垄断资源和政策资源潜移默化地改变为自己的财富,却表示出了决不亚于任何华尔街天才的超级能耐当他们无比暖情地推进着某项改革时,其实更多地向去着的是通过这项改革在改变自己所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随之而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在那些既有股东大会决定又有薪酬委员会审定的企业自定高管薪酬尺度或期权嘉奖措施,表面上的中规中矩的背后,可没有人能够非常适当地估算得出一家金融国企的经营效益所得,毕竟多大水平是源自于行政垄断所赐,又有多大水平是出自于高管们的贡献,更没有人能够非常清楚地盘算得出这些高管们在为自己争夺到自定薪酬的权力的同时又在多大水平上意味着改变了他们在管理和安排国有资产或纳税人好处上面的权力

  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金字塔,与其说是金融业的行业特别性所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生财有道所赐,不如说大多是在应用其行业的特别性对国有资产或纳税人好处入行超乎寻常的抢夺和据有的基本之上才建筑起来的公权私用,就是藏藏在其背后的潜规矩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产生,人们也许还不会像现在这样明白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政府如果在市场化的蛊惑之下,一味听任所谓的企业自治权侵略纳税人的资产话语权,不仅是监视权的失语,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对保护纳税人权益所应绝义务的弃权毕竟,缺位或不到位也是渎职的表示

  无论如何,从中国国情动身,从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相干行业实际动身,量力而行地去权衡和限制金融业高管的应得薪酬,不仅是道德纠偏的须要,而且也是国有资产夺归话语权的须要,是更好地保护分配轨制对宽大纳税人的公正和正义,从而在坚持社会协调稳固的基本上,支撑公民经济连续稳固健康发铺的须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田迎春:建金融中心

    田迎春:建金融中心

  • 孙燕飚:格力挑战“潜规则”

    孙燕飚:格力挑战“潜规则”

  • 乌迈尔

    乌迈尔

  • 汪翊:不同国家消费者应对金融危机措施不同

    汪翊:不同国家消费者应对金融危机措施不同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