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韩寒Pk郭敬明:第一回合 - 论文章 文字先行

字号+ 作者:消失的子夏 来源:蓝色海洋 2014-07-28 我要评论 挑错

伴随着80后长大的,除了“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还有韩寒和郭敬明。

2014062609123781915.jpg
 
韩寒,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进入公众视野,随后凭借《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成为响彻一时的青年作家代表。搭配着赛车和轰轰烈烈的方舟子代笔质疑,韩寒逐渐踏上了一名退学少年的成功道路,并一举逆袭成为国民岳父。
 
郭敬明小韩寒一岁,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后创办风靡全国的《最小说》,并写出了《悲伤逆流成河》、《幻城》、《小时代》等迷晕大江南北万众粉丝的作品,达到了华语文坛迷幻曼妙细腻绵长的文风极致水平,成功登上了华语作家首富的宝座。
 
关于两人的较量从来都是尖锐的,两人各自拥有大批粉丝,TA们心甘情愿地作为免费的水军为各自的“客户”持续贡献UGC,不惜唇枪舌剑,画地为牢。如今两人的电影纷纷上映,一路顶着骂声拍到第三部的《小时代3》依然获得了疯狂的票房表现,而舆论界一片叫好的《后会无期》在首映之后,也收获了褒贬不一的客观评价,比如这句“听过很多道理,依然拍不好这电影”。关于两人的风格和明争暗斗的较量,我们不妨回到两人成名伊始,从文章、歌词、微博分别看看两人的文字观和世界观。
 
一、文章:一半是红花,一半泥土
 
我们先看一段文字:
 
你曾经有梦见这样无边无际的月光下的水域么?
无声起伏的黑色的巨浪,在地平线上爆发出沉默的力量。
就这样,从仅仅打湿脚底,到盖住脚背,漫过小腿,一步一步地,走向寒冷寂静的深渊。
你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么?
在很遥远,又很贴近的地方响起来。
                                                       ——《悲伤逆流成河》
再看一段:
 
朋友说,他以前待的厂里有一台一样的撞报废的车,很多零件可以用,再买一些就能拼成一台能开的车。只需要这个数目,他伸出了手掌。
我问他,那这个车的手续怎么办?
朋友说,可以用那辆撞报废的车的手续。
我说,车主会答应么?朋友说,死了。我说,车主的亲戚也不会答应的。朋友说,都在那车里死光了。我说,那是不是不道德?
朋友说,本来是都死光的,现在你延续了这台旅行车的生命。所以你要给这个旅行车取一个名字。
我问他,这是什么时候出厂的车。
我的朋友在车的大梁处俯身看了许久,说,1988 年。
1988 就是这么来的。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其实很多时候,较量是自己与自己进行的,但同事我也觉得,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竞技也是一种挑战。对我来说,我把所有输赢的概念都发泄在了赛车上面,然后再回到桌前拿起笔,到那个时候,是不能够有输赢之心的。
                                                        ——《很高兴见到你》
 
从第一部作品开始,郭敬明就确定了自己文字的tone manner——用富有视觉语言的名词和雍容华贵的形容词搭建一座文字的宫殿。这也不难解释,在他成名之后的作品《小时代》中,主角们一个个都是有钱的阔少,文字和人物都被光彩照得熠熠闪光。而他自己,也是一位拥有楼顶的露天客厅和超大衣帽间的忠实奢侈品拥趸。
 
而早期韩寒的作品并不胜在文笔。韩寒是一种标志,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急需用名人的光环为自己的叛逆找到借口,于是韩寒出现了。他有着年轻人渴望的众多品质,挑战权威,叛逆,鄙视教育,为兴趣买单……于是他早先的作品充斥着上文的对话,风格则像是土地里行走的汉子,简单,坚硬,直白,灰色。不过随着韩寒社会阅历的提升,加之赛车手身份对他价值观的内在洗涤,韩寒开始变得深刻。我相信一个笔杆子够硬的老爹或多或少会传授给孩子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韩寒开始成为真正的精神领袖——这时,他已经不是叛逆的代名词。所以在《很高兴见到你》采访陈坤一文中,韩寒的口述开始充满意识形态,tone manner逐渐往深刻方向发展,对,有一股陈坤的味道,一股充满咖啡香味的敢性。
 
一个人的判断是不准确的,不过从影响力来看,韩寒和郭敬明在此局无高下之分,文章上的较量,1:1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沈皓瑜:搜索引擎营销需透明开放灵活

    沈皓瑜:搜索引擎营销需透明开放灵活

  • 邢明:中国社交网站有望超过美国

    邢明:中国社交网站有望超过美国

  • 孙燕飚:格力挑战“潜规则”

    孙燕飚:格力挑战“潜规则”

  • 董思阳:虚拟的明星

    董思阳:虚拟的明星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