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孙骁骥:“中国制造”不是公关广告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用6周的时间改变“中国制造”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不仅不现实,而且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

  但现在,这个想法由之前的“不靠谱”、“不可能”,一夕间成为了一部分人心中的“可能”。

  从11月的最后一周开始,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这则由四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的广告主题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Made with China),目的在于宣传“中国制造”的品牌,提高中国产品的全球认知度。

  据报道,商务部斥资购买这则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为期6周的广告时段,整个12月至明年年初,西方的电视观众都可在主要的电视新闻频道收看到这则广告。此举也被外媒普遍认为是中国政府一次典型的国家营销行为,也就是说,在西方人认可的游戏规则下、以商业的方式做国家形象宣传。

  当然,商务部此时打出营销牌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磨擦不断,特别是最近美国对中国输美的输油管、轮胎实施特别关税,使得其他国家也纷纷效尤,对中国提高了贸易壁垒,致使中国企业向海外的“推进”频频受阻。屡见国外报端的关于中国商品的负面报道,更使得西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四个字有所忌惮。由此,中国官方意识到,在西方普通民众中消解对中国商品的偏见是多么重要。

  在广告的时间选择上,商务部也颇费心思。明年被普遍认为是世界经济逐渐从低谷走向复苏的一年,花旗投资研究和分析小组在年度报告“2010年经济和金融市场展望”中,预计亚洲和美国将有一个强势的复苏。而选择在2009年向2010年过渡的节点上播出这则强调“合作”的广告,暗含着一种潜台词,即是说世界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中国制造,反之亦然。此外,在12月做足品牌攻势,其宣传效果很快就能在西方的圣诞节消费潮中得到充分体现。

  尽管这次广告推广有不少值得圈点的地方,但“中国制造”的真正软肋,却是这则广告所无法掩饰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中国制造,全球合作”的广告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还固守着产业链低端的这一立场,并没有给人传达出“中国创造”日后将会取代“中国制造”的信息。

  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方对“中国制造”争议最大、忌惮最多之处,并不在于中国产品与国际的“合作”是否足够广泛,而在于最起码的商品品质和质量问题。

  美联社(AP)一位记者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就是说如果不购买中国产的商品,一个普通美国人能否正常生活。以球鞋为例,那位记者走访了南达科他州一座中型城市的大部分商店,发现不管是阿迪萨斯、锐步,还是Sketchers的球鞋,除了少数“印尼制造”之外,其余的鞋底清一色印着“中国制造”。而那些印着“美国制造”或“欧洲制造”的商品,比如牙膏,很可能其中的主要成分都产自中国。

  这属于典型的“国外技术,中国生产”,它本身并不会令外国消费者反感,让他们反感的是,产品中“中国制造”的部分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不能让使用者放心。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其实,在一个山寨横行,以致日韩企业不敢前来公示新产品的地方,才是最需要赋予“中国制造”以创新力的地方。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下,中国的商品尚未“安内”,就想“攘外”,岂非舍本逐末?

  总之,“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其中的任何一个,都远非一则在外国电视台播出6周的公关广告能够解决。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谋杀广告公司的8件事,值得每个人一看

    谋杀广告公司的8件事,值得每个人一看

  • Facebook凭什么赢得300万广告主的青睐?

    Facebook凭什么赢得300万广告主的青睐?

  • 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8个步骤

    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8个步骤

  • 因为你不是文案,所以……

    因为你不是文案,所以……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