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短暂的拜访不可能消弭中美两国间的差别,但在暖炒人民币汇率、“人权”问题、气象变化问题的背后,我们望到的是美国媒体长期形成的居高临下的狂妄
对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的亚洲之行,美国媒体的表示一如既去的情感化好比,奥巴马在日本天皇面前一个所谓“入乡随俗”(白宫官员事后的说明)的深度鞠躬,居然令美国媒体“群情激愤”,而一向与白宫“作对”的福克斯电视台更是直言不讳地批驳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不该向外国要人低头”,而受媒体“蛊惑”的美国网友也将此举讽刺为“为日本天皇擦鞋”
对“一个更喜欢对美国说‘不’的中国”,美国媒体对奥巴马的拜访更是觉得“失望”,因为“两个大国显得越来越平等”7天行程中,奥巴马在中国逗留4天3夜,对华器重水平可见一斑奥巴马的语气中充斥了与中国合作的欲望,甚至说出了“伙伴关系”这个词对此,美国媒体显明觉得“委屈”在《纽约时报》一篇文章中,作者不无伤感地说-“美中关系再不是从前的样子,而是变成了一个走下坡路的大国与一个有点儿神气活现的后起之秀之间的较量”
美国媒体的反应有他们充分的“理由”在他们望来,奥巴马在诸如人民币汇率以及所谓的“人权问题”上都未能有所收成其实,就是换了别人当美国总统,在这些只反应美国单方面意志和好处的问题上也难有收成美国一直盼望人民币升值,声称要培养一个“强势人民币”来挽救全球经济,其实意图很明白-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情形下,扩展出口增添就业但对美国来说,这一招无疑是“饮鸩止渴”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望来,这一主意不仅将侵害中国经济,也将侵害美国消耗者好处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复苏
而所谓的“人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不外是价值观甚至文明层面的差别而已但美国媒体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差别必然导致冲突甚至战役显然,良多美国人还很难懂得“和而不同”的思惟在良多美国政治家那里,“人权问题”只不外是他们对他国施压某种政治好处的工具而已
其实,一次短暂的拜访不可能消弭中美两国的差别但在暖炒人民币汇率、“人权”问题、气象变化问题的背后,我们望到的是美国媒体长期形成的居高临下的狂妄在他们眼里,美国就应当是操控世界秩序的霸主但金融危机再次表明中美增强合作的必要性,中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全球合作
奥巴马无疑是务实的他在归顾亚洲之行说-“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世界更加安全和繁华”他在这里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中美不应当是寒战意义上的“对手”-二是美中合作有益世界但美国媒体显然心有不甘,一再地掩耳盗铃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20日对本国媒体入行了严格批驳我们盼望,美国媒体最终能适应一个突起中的中国-同时自身也能变得真正客观寒静,而不是常常率性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