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王震:媒体角色与公共利益冲突如何化解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以《武汉晚报》“最牛副食店”报道为例

  武汉市第五病院门口,一幢卖副食的破旧小楼,在马路中央傲然独立,4年风雨纹丝不动2008 年10月28日,《武汉晚报》见报的《“最牛副食店”坚守路中经营》,在Google上有97300个链接,被各地报纸普遍转载,中央电视台派了两个摄制组采访房主高红莲招待了各路媒体不少记者还有网友专门跑到现场,拍下照片挂在网上

  此稿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拆迁等公共好处隐约事件的报道中,媒体毕竟应当充任什么角色,应当如何化解角色冲突?

  一、武汉“最牛副食店”报道采写、谋划归溯

  ⒈事情其实太离奇-大马路中央,破旧小楼横刀立马

  武汉市第五病院门口有奇景,马路中间耸立着一幢破旧二层小楼,里面经营着副食《武汉晚报》记者王震调查发明,这条路以前只有20米宽,私房成片,终年包抄病院“性命通道”,汉阳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买通这条“性命通道”2004年开端,马路加宽到40米,且为高等沥青路面被请求拆迁的17户中,有16户陆续动迁,惟独这栋小楼岿然不动,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⒉发明线索是机缘-记者吃饭卡鱼刺,意外“挑”出好消息

  2008年9月的一天,王震在同事家吃晚饭时,一根鱼刺卡住喉咙,取不出来第2天,他在妻子、消息学硕士陈丽的陪伴下,来到武汉市第五病院,请医生帮忙取鱼刺陈丽出去买东西后,归来告知王震-“快去望,这里也有个‘最牛钉子户’”

  他们来到病院正门,大马路上,一栋小楼兀自屹立, 车辆绕行他们围着小楼转了一圈它虽然也像孤岛,但仍在经营,没有像重庆“最牛钉子户”那样,被四面挖沟,甚至没有断水、断电它为什么没拆?店里坐着四位女士,见来人探听拆迁之事,便都“什么都不知道”,更不透露店主是谁找街坊们探听,但众说纷纷,不外王震仍是知道了这事与第五病院有关,但院方坚持缄默

  ⒊采访入程很波折-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拜见五部门、六访店老板

  过了一周,经由多次打电话做通工作之后,王震再次来到第五病院采访院长张斌介绍,2004年汉阳区政府将病院西边房屋拆除,显露“性命通道”,靓化周边景观病院不能做拆迁人,但承担拆迁费用,委托当时的汉阳区房地产公司实行拆迁这幢小屋就是西边被拆迁的17户之一可是,因为拆迁补偿始终没能谈好,直到2005年其他16户都搬走,途径扩宽,这幢小屋还在原地不动

  王震归头又找到副食店,店主仍是不批准会晤王震又先后找到居委会、区计划分局、区房产局,区房地产公司(已改制为武汉均瑶房地产公司),武汉市第五病院拆迁方介绍,他们当时提供货泉补偿,但房主不批准-在邻近安顿更大的临街门面,房主也不接收但部门之间的说法,在细节上不完整一致,这些部门他都跑了至少两遍,入行核实

  但房主就是不肯露面第4次采访副食店时,王震和一位女士攀谈,另一位女士却自动接话,而且王震说一句她接一句王震感到她是房主,她默认了

  王震对她说-“您能不能把内心的真实设法主意告知我?您在网上发帖子,为什么我走到您面前了,您又不讲了?”房主高红莲这才对记者敞开心扉,副食店如果搬得离病院遥了,就不好做生意,她请求“和现在的地位差不多、大门宽度一样、面积雷同的门面房如果病院把东边的门房拆了,做个和我这一样大小的门面,我就搬”

  这篇稿子,重要时光花在采访上,前后有一个多月时光,王震6次采访这家副食店,对相干部门的采访也很充足边采访边立意,边立意边形成构造,事其实心中重复酝酿他把这栋小楼,提炼为“最牛副食店”

  写稿只花了一个上午,尊敬各方诉求,追溯、还原事实2008年10月28日,《武汉晚报》在一版以大照片配发消息,以及在4版以整版深度报道并配言论的情势,推出《“最牛副食店”坚守路中经营》见报时,王震担忧房主的反应,但高红莲感到稿子写得很公平

  报道见报之日,汉阳区政府便紧迫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处置措施但拆迁方在该地域的拆迁允许证已经由时,若重新申请允许证,须要在这一带有工程这给政府带来了一个难题区政府责成拆迁单位与该副食店协商安顿协定,绝最大尽力协商解决

  二、“最牛副食店”背后的公共好处隐约

  近年来,城市改革暖兴起,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成为社会暖点,武汉“最牛副食店”,重庆“最牛钉子户”,分离是2007年和2008年媒体曝光的两个经典案例拆迁之争是好处之争,一方面是处所政府联袂好处团体,以公共好处为名向前推入,另一方面是拆迁户保卫个人权力在一些处所,公共好处成为侵害私家好处的“护身符”,如重庆“最牛钉子户”,被挖沟成为孤岛并断水断电而武汉“最牛副食店”与重庆“最牛钉子户”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府在必定水平上作出让步,使小店得以在新修大马路中坚强生存但同时,许多舆论又指责该店大煞景致,迫害公共好处

  武汉“最牛副食店” 是否迫害公共好处?到底什么是公共好处?“公共好处”这个字眼,常常在媒体和各种法律中呈现虽然在字面上,公共好处可懂得为“公共的好处”,虽然公共好处关涉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好处,但遗憾的是,在法律上,对于公共好处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明白而详细的划定

  因为主体和内容的不肯定性,学术界对公共好处的界定存在争议好比,有人以非赢利性和共同福利性,作为界定公共好处的尺度但是,修建高速公路、楼盘和病院,从共同福利性望是公共好处-但赢利性又使得它们不成为公共福利所以,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以为,“‘公共好处’太抽象、太隐约、不具备可操作性”

  公共好处的隐约性,要害原因在于,“公共”和“私家”之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线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以为,“当下中国社会,很大水平上已经不是公私分明的社会好比房屋拆迁,处所政府要把您的房子拆掉,其背后很可能是某个单位或者某个开发商的好处这就不是简略的公权私权冲突,而是公权和私权联合到一起,欺压另一部门私权近年的所谓房地产暖,本质上就是房地产商与处所好处部门联手打造的这种情形不只存在于房地产范畴,教育工业化也好,医疗工业化也好,很大水平上都是私权和公权联合到一起”[2]“最牛副食店”遇到的情形,实际上是店主与武汉市第五病院的好处之争那条改革过的马路很宽阔,这栋小楼对交通有影响是事实,但指责它妨害“性命通道”,委实是言过其实

  中国事个集体文化社会,公权强盛无比,私权弱小不堪过去,在修街道这样的“公共好处”面前,个人好处不值一提这栋扎眼碍事的小楼,若是时光倒流10年,只害怕是不管房主批准与否,早就强拆了事,如果想“牛”一下,无异于螳臂挡车汉阳区政府尊敬被拆迁人的诉求,没有强迫拆迁,“最牛副食店”无意中成为一个标记,体现了国民权力的入步

  以“公共好处”作为国民基础权力的限制,是各国宪法的惯例我国《宪法》划定,国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略政府在征收或者征用私家财产之时,必需符合“公共好处”对“公共好处”的界定,成为关系私有财产维护是否有效的要害近年来,跟着征地拆迁成为城市工作的常态,以及由此引起的纠纷不断,公共好处事件越来越受到公家和学界的器重,部门学者提出“亟须对公共好处入行法律划定”,呼吁通对公共好处做出明白、详细的法律划定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南申教授以为,公共好处的界定十分必要,“恰是因为目前立法上的定义不明白,会为滥用公共好处留下空间,公共好处与商业好处之间并无显明边界,难免将商业开发、旧城改革、经济发铺与公共好处混为一谈对公共好处缺少立法定义,意味着对公共好处须要的权力行使与说明缺少有效的制约,可能导致处所政府越权或者行政权力滥用,为部门好处或开发商好处服务”[3]对公共好处入行立法定义,有利于把部门好处、团体好处,与公共好处区别开来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把权力好处描写为“公共好处”,一些好处团体也把其谋利运动宣称为“公共好处”,致使社会关系呈现诸多不和谐因素


  三、公共好处隐约,媒体的角色冲突

  “最牛副食店”报道,其不为公家所知的艰巨采访入程,铺现了在公共好处隐约的语境下,媒体面临的角色冲突拆迁报道常是媒体不愿涉足的“禁区”,本埠也有记者来了解过此楼,但都不了了之然而,王震不想废弃,决议查个毕竟,更重要的是编纂部很支撑,要不然,报道就会难产

  在社会转型的要害时代,媒体面临着多种角色的请求,但是这些角色请求并不是统一和平衡的,常常难以和谐,有时候甚至相互矛盾如果遵从一种角色的请求,那么就很难遵从另一种角色请求,从而使媒体左右难堪,力不从心,这就是角色冲突好比,在拆迁报道中,媒体就存在着这样的矛盾-是为拆迁人代言,仍是替被拆迁人说话,两个角色相互矛盾,但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彷徨于两种角色之间,媒体有着边际人的苦恼角色冲突反应了社会生涯多样化、庞杂化的现实,是许多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媒体在许多报道范畴中面临的问题

  有时候,媒体不愿意涉及拆迁报道,在角色冲突的角度,是因为存在着“政府喉舌”与“人民喉舌” 角色之间的冲突浙江大学消息学院邵培仁教授以为,“在理论上,政府的目的是和人民好处一致的但是从现代社会理论角度来望,因为政府寻求的是社会整体的合理性,但是人民或者公家的概念又不能涵盖所有的详细个体和集体的‘公家’特殊是有时候某些社会个体和集体的请求具有必定的合理性,但是又和政府的整体目的冲突-还有政府本身决议计划失误,公家请求超前和不理性等等情形一旦政府和公家处于某种矛盾状况,就会引起媒体的角色冲突”

  拆迁报道本来就是报道难点,而“最牛副食店”更是让许多媒体归避因为该店的做法,确切让人难以断定对错报道推出后,读者和网友反应很暖烈,评判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阵营,两派看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竖大拇指”者有之-应遵照物权法,不能强行拿别人的东西,当地政府拆迁很人道化有人以为,“最牛副食店”是一道“物权景致”

  也有人愤然鄙视,以为“最牛副食店”千夫所指,居然为了个人好处而侵害公共好处,请求当地政府在依法合理补偿的前提下,将其强行拆除有人甚至疑惑“最牛副食店”背景很牛

  “最牛副食店”的存在,确切难断定对错在报道推出前的2008年6月27日,有人用“马修凯”的网名,以《最后的汉阳树》为题,在猫扑网发帖子,谈出了房主一家的心声-“有完备的证件,有商业网点的手续,一直靠自食其力做着小店生意维持生涯……我一直就生涯在这里,您要是要此地就要还我一样的商业网点手续的相称的门面,我要是有贷款不是也可以做房子做大楼,您凭什么就要赶我走?您贷款盖新大楼,您以前也是旧房子,我凭什么就要让地给您?您要也行呀,补偿到位”本来,这是一栋商业用房,店主高红莲及爱人为汉阳食物公司职工,2002年买断下岗,婆婆于是召集九子女共同出资,并以高红莲的名义买下这间门面据高红莲称,当时买下门面用了20多万元,这家副食店是九个家庭生涯的起源高女士以为,自己的门面建于上世纪50年代,第五病院改建在后,怎么能说是门面阻拦了它的性命通道呢?高女士还说,补偿的门面是住宅改门面,没有商业网点证

  记者多次与矛盾各方接触,了解到的情形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感觉到难以断定对错,角色冲突感也越来越强

  四、公共好处隐约,媒体如何化解角色冲突

  因为公共好处的隐约性、不肯定性,媒体在报道中常常面临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对记者和媒体,都提出了挑衅但挑衅也是机会,学会化解角色冲突,对于实现公共好处与私家好处的和谐,对于妥当处置和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对于媒体建立公信力也很有辅助那么,媒体如何化解角色冲突?

  第一, 要有超然心态公共好处与个人好处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孰是孰非不好断定的情形下,媒体要避免先在价值断定,避免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下结论报道的动身点,不是扮演裁判角色,而是寻求真相只有这样,能力保证报道的公平和客观

  第二,采访要充足采访充足,是探求真相的必经之路武汉“最牛副食店”报道很轰动,但正如作家冰心小诗所言-“胜利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斗争的泪泉”消息暖闹的背后,是记者一个多月的采访,多次遇到寒眼,吃闭门羹但记者的执著,终于有了收成

  第三,平衡报道,兼容多元声音“横望成岭侧成峰”,当事各方各持异议时,均应享用平等机会,在报道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向公家呈现自己那个角度的真相“最牛副食店”报道,采取了纠纷各方的资料和观点,以“既不能蛮横拆迁,也不能漫天要价”为立意,做到了拆迁户和政府部门双满意,而不是像良多拆迁报道那样,要么指责拆迁户漫天要价,要么指责政府部门蛮横拆迁这是报道得以顺利见报并获得胜利的要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如何用大数据指导市场营销?

    如何用大数据指导市场营销?

  • 带你感受大牌如何玩转“粉丝营销”

    带你感受大牌如何玩转“粉丝营销”

  • 提案PPT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提案PPT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 围住神经猫是如何瞬间爆红朋友圈的?

    围住神经猫是如何瞬间爆红朋友圈的?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