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刘步尘:海尔、TCL谁能走的更远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网络 2009-12-19 我要评论 挑错

  两家企业都是中国的标杆型企业,国际化都走在了中国企业之先但是两家公司的管理都还存在不足,海尔还不能入入国际主流市场,它们面临种种难题,都还未能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强势品牌海尔去年1180亿元的销售额,国际贡献不超过40亿美元,占比不到20%-TCL则刚在国际化上栽了个大跟头

  原因有几个,他们都还没有实现从营销企业向技术企业的转型,一直以来,依附的是营销拉动,而不是技术拉动我们望到三星这几年发铺很快,其背后是产品周期开发非常快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海内市场不一样,价钱不是成败的决议因素,对品质、技术请求非常高,没有攻克技术的壁垒是海尔与TCL的最大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品牌经验还没树立起来,海尔是中国企业中国际品牌最高的一个,但是在国际上还欠缺,现在是一只脚在国门内,一只脚在国门外,为什么同样由中国出产的,飞利浦用TCL代工,能卖到几千美元,而我们只能卖到800美元?

  这两家公司的共性大于个性,也是中国度电制作企业广泛存在的问题海内企业差别化做的还不够好,两家企业一南一北,面对的耗费者和市场是一样的

  张瑞敏和李东生,总体来说,也是共性大于差别性他们都是中国非常优良的企业家,都是模范式的人物,都是理性大于感性,令人尊重李东生是成熟的一个人,不夸夸其谈张瑞敏是一个敢于担负,社会义务感比拟强烈的人在理论涵养上,张瑞敏要比李东生高,他就能提出休克鱼、斜坡理论

  TCL的文化气氛比拟寻求上下平等而海尔的等级观念比拟强一些前些年,李东生更能包容手下,您能望到TCL许多人站出来说话,但是在海尔,去去只是张瑞敏出来说话

  说TCL入入修舟期,没错,前几年的挫折太大了,现在在恢复、康复而海尔用修复来比方不太正确,应当说海尔在调整期杨绵绵也说了,前几年一直寻求500强企业,现在要寻求盈利企业,寻求利润

  对这两家公司未来的预测,如果说有一天跑了100米,海尔应当跑到75!80米,TCL可能跑到60!70米海尔在国际化的品牌建设上,走在了TCL的前面,海尔保持做自主品牌,不做代工,TCL仍是给人代工的,电视的出口,大多是代工海尔的品牌建设上超出了TCL,这是能走更遥的原因


  另外,TCL的国际化,背了两个大累赘,最大的累赘是汤姆逊,CRT电视的时期马上就要停止了,而TCL在墨西哥、泰国和波兰的这三个工厂,产量到达了800万台现在只是把累赘从背上放到了地下,但是有一天也许会成为主要障碍工人良多,产量不能上,还耗费财力海尔在国外建厂,也有累赘,不外没有这么大

  再者,技术上的突破很难,海尔的处境与海内其他企业比拟要好海尔有良多专利,但80%是在海内申请的专利而它最大的对手是西门子、伊莱克斯、索尼、三星这样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海尔有了三开门的冰箱,而这是LG最先开发出来的-海尔也有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在日本和欧洲,3年前已经呈现了这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海尔还不是领跑者,而是跟跑者

  技术的壁垒,是海内企业最大的壁垒海内只发铺利用技术,没有基本技术的积聚,造成我们利用技术越多,要缴纳的专利费就越多去年,出口美国的多媒体电视下滑,就是这个原因

  您问海尔和TCL会否成为下一个30年中国制作的代表其实有些事情会产生变化,未来30年中国仍是不是全球的制作中央?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国也在转型,也许我们会问中国会否成为全球的技术中央?

  也许将来TCL做的不大,但是靠专利就能卖钱,那就是好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8个步骤

    企业应对危机公关的8个步骤

  • 海尔兄弟形象遭恶搞,你说该怎办?

    海尔兄弟形象遭恶搞,你说该怎办?

  • 林岳:从蒙牛看乳品行业的后竞争时代

    林岳:从蒙牛看乳品行业的后竞争时代

  • 徐凯:统一、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

    徐凯:统一、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