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大学消息与传布学院教授程曼丽
10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主楼招待厅,一位女老师坐在主持席上,手中拿着表,微笑地凝视着与会者,还不时地低头做着笔记她是北京大学消息与传布学院的程曼丽教授,她加入了此次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传布学研究会”,并被邀请为“消息实践的传布学研究”主题讨论的主持人
 -
“融会是打破国界的”程教授是北京大学消息与传布学院海外华文媒体研究中央的主任,在会后她表达了对此次研究会主题——“融会与立异”的看法, “在开放的大环境背景下,观念的碰撞、多文化的碰撞是必然的,碰撞之后会带来立异和融会,最终这种融会会成为我们文化中一个有机的部门”
程教授说,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擅长应用各种媒体,兼收并蓄,“一方面充实自己,一方面更新自己的知识”
谈到刚刚停止的主题讨论,程教授以为,“他们都在很当真地思考各自研究范畴的问题”,加入讨论的各位学者关注的问题都比拟前沿,即便是学界都在关注的暖点,他们的视角也很新鲜,研究也很有特色
程教授很有发言权,她的博士毕业论文是《蜜蜂华报研究》,获得了第四届吴玉章奖结果发表后,澳门有人写文章,对澳门当地学者错失《蜜蜂华报》研究表示了遗憾,说“程曼丽身在北京,任教人民大学消息系尚且研究这份澳人近在咫尺的报章,令人醒觉要急起直追”
“我做的那篇论文不是标新立异”程教授谈到立异时说,“一个事情没有人做,或者别人因为种种难题避开了,然后自己踏踏实实做下来之后,没准突然发明这个事情本来很时髦”当时时值澳门归归,却无人知晓《蜜蜂华报》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这份报纸的位置是程老师经由艰难地考据和研究后确立的可以说程老师和《蜜蜂华报》都把“第一次”给了对方
立异离不开规范,程教授以为加入此次专题讨论的学者- “大部门人用了量化的方式研究不是‘好像是’,他们用统计剖析的方式和数据阐明问题,结论就比拟客观”以为他们的研究都可以深刻下去-“有这样的余地和空间,他们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研究潜力和素质”
谈起规范,程教授的话多起来,她现在还有一个研究方向——公共关系学,她不赞成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公关讨好媒体”的说法,“这只是社会的某一种现象,是大家对公关的误会,也与目前海内公关的发铺不完美有关”
“那些表示长短实质化的东西公关有严厉的规划,有技术操作系统和指标,有一套规范的规划”
“我感到很悲痛的一点是,我给学生讲公共关系学的时候,我首先得给公关正名”程教授有些冲动-“其实一个完美的社会系统,公关是必需的,政治、经济、一般的文化集团,都须要公关”
程教授以为,公共关系的研究目标是为所服务者建立形象,而这必需由公关公司的规范操作来完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