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国内首个由创意产业独立发起的大型社会公益行动——IBC公益计划在今年所举办的以关注文化生态现状、呼吁保护自然环境为主旨的“人·沙·敦煌”沙裸艺术行动圆满完成了在敦煌的拍摄活动。在第42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IBC公益计划在敦煌开展“沙裸艺术”的拍摄行动,意在以敦煌莫高窟为起点,呼吁全社会关注文化生态保护问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远意义。
IBC公益志愿者在雅丹地貌拍摄“沙裸艺术”
IBC(Idea Beautify China 创意美丽中国)公益计划,于2013年由森博公关集团发起,并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是中国第一个由创意产业独立发起的大型社会公益计划。该计划旨在用极具创意的艺术活动,呼吁公众关注自然环境保护、文化生态保护、社会留守儿童等公共话题,带动各方参与及舆论关注,在提高公众意识的同时,使公益行动深入人心,让中国更加美丽。
在6月2日至4日的三天时间里,IBC公益志愿者们足迹遍布敦煌著名人文、自然景区,在极具代表性的鸣沙山、月牙泉与雅丹地貌,公益志愿者模特身上绘有象征敦煌壁画与敦煌文化的彩绘图案,经受着骄阳与风沙严酷的洗礼,在镜头前演绎着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文明所经历的挣扎与痛苦;公益摄影家带着对敦煌源远流长的文化、对大自然旷世奇才之美的赞叹崇仰,在极其严苛的拍摄环境下,为IBC公益“沙裸艺术”行动留下了一幅幅震撼人心而又寓意深远的摄影艺术作品。
身绘敦煌莫高窟壁画的IBC公益志愿者在拍摄中补妆
IBC公益计划摄影家梁东来作品
据了解,敦煌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平均年降水量42.2毫米,年蒸发量2505毫米,达到了降水量的60倍,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敦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大量湿地萎缩、林木锐减、土地沙化严重,敦煌文化之标志莫高窟,则始终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威胁。
资料显示,莫高窟这一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周、唐、五代、宋、西夏、元朝,集数代精工巧匠通力造就的艺术奇迹,始终让后世人惊叹华夏祖先曾经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一代代的敦煌学研究者与爱好者,无不在亲眼所见后心中隐隐作痛,敦煌研究院的几代工作人员,更是在近七十年来以莫高窟为家,把保护与拯救敦煌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永恒的任务。
IBC公益计划摄影家志愿者李孝萍作品
“我们希望借助‘沙裸艺术’这一项人体与影像艺术的创新融合,以全新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力,向世人展示在沙进人退的自然现状下,世界文化遗产所经受的令人扼腕的痛苦。”IBC公益计划主办方森博公关集团副总裁李天表示,本月中旬,IBC公益计划将在北京展出本次“沙裸艺术”行动中的公益摄影艺术作品,希望通过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摄影作品,感染那些从未到过敦煌、未曾见过敦煌壁画的观众,一同加入到保护文化生态、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业中,真正达到IBC公益计划用创意美丽中国的公益主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