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家民间环保组织,对国内10座城市和一些网店销售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进行了检测:在477种被抽样检测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中,有112种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比例约为1/4——这是触目惊心的数据警示着广大女性,化妆品在帮助她们变得“美丽”的同时,她们的身体却可能悄然地受着重金属的侵害。
2012年3月至4月期间,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10家民间环保组织从网上商店和北京、重庆、上海、天津等城市的商场、超市、精品店、批发市场等地随机购买了美白祛斑类化妆品477种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77种被检测的产品中,有112个汞含量超标。
项目负责人、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的王秋霞说,在所有抽检的产品中,有112种美白和祛斑产品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1ppm(毫克每公斤),占所有抽检产品数量的23%;有44个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砷含量的规定;有20种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铅含量的规定。112种超标产品中,有23种被检出同时含有三种重金属——汞、砷和铅。其中,汞含量最高的产品超过国家标准4万倍。
“所选的化妆品虽然不是知名品牌,但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因为这些中低档化妆品价格低廉并出现暂时性的美白祛斑效果,而负面反应又有滞后性隐蔽性,因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青睐。”王秋霞说。
此外,通过互联网销售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也容易逃避监管。“一些淘宝商家利用互联网的监管疏漏和消费者的信赖,将重金属超标的化妆品流入到市场,行销到全国各地。”王秋霞说。据介绍,112种超标产品中,7种来自于电子购物网站。
参与此次活动的民间组织工作人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调整化妆品中砷、铅等金属元素含量限值标准。据介绍,我国规定化妆品中砷含量限值为10PPM,铅含量限值为40PPM,这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规定的砷含量限值为5PPM,铅含量限值为20PPM的标准存在差距。目前,民间组织正陆续通过互联网和媒体,对检测出问题的化妆品名称进行公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