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联想与宏碁两家华人公司的高层想必笑弯了腰因为,它们的两大美国对手戴尔、惠普正在各种事件引发的震荡泥淖里挣扎
跟着麦大伟等人“投诚”联想,戴尔亚太高层已成为联想海外战略新一轮发念头-戴尔的二季度财报迟迟不出也是戴尔目前的大难题而惠普全球董事长,长着满头金发的60岁的邓恩,则不得不以离职了结她一手导演的“电话门”丑闻
表面望来,“PC双雄”遭受的都是人事动荡然而隐含在背后的,则是竞争日益剧烈而残暴的PC市场
戴尔的邮件门、亚太高层跳槽以及惠普的“电话门”只不外是残暴局势下的生态乱象而已
第二季度财报颁布后,惠普延续了它惯常的豪放它中兴的PC事业给了投资人与公家极大鼓舞在全球市场,借助英特尔、AMD的平台转型,惠普正朝戴尔发起要害冲击-而在欧洲与中国,它已经放言超出宏碁与联想
然而,这一切都可能因为“电话门”而暂蒙暗影因为,即使已经选择了离职,但是诡辩、紧迫公关中仍旧无法避免惠普董事会成员之间的分裂局势而这可能引发下属团队的分裂,甚至导致入一步的高层人事动荡,重创连续运营的信念
从近日舆论来望,至少惠普的全球品牌形象已率先遭受重创惠普的变更,也许也将由此入入“不肯定状况”
天然,作为全球IT巨头,惠普、戴尔都有着相称成熟的危机公关才能,高层震荡也许只会发生短期的负面效应但自由的市场并不必定倾向强者这会给予联想、宏碁等追赶者一个空间
事实上,恰是去年的“邮件门”将戴尔拖入了连续至今的品牌危机而联想则紧紧借助一种悲情,入一步晋升了品牌亲和力目前,联想在戴尔后院美国市场已全面发力-而此次戴尔亚太高层震荡,则完整是联想惹的祸,也晋升了联想的海外市场的才能
宏碁则更喜欢将“快活”树立在对手“痛苦”之上,它早有借机发铺的经典案例2003年,当惠普并购康柏后由分销转向直销时,宏碁便趁机在欧洲力推分销,汇聚了惠普许多原有伙伴,从而敏捷攀升为欧洲第一品牌
而宏碁甚至也已将联想收购IBMPC后的整合期视为机遇点大陆“总代制”确立后,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曾委婉表现,以宏碁的稳固性抗衡一个不肯定的对手(新联想),拥有优势
因此,应用对手失误或“不确按期”强大自己,并非某一PC品牌的专利,而是一个已陈规律的潮流在PC利润走低、新旧工业秩序转换期,这种显见的潮流有望培养PC市场全新的格式
而就戴尔、惠普来说,新的格式未必是它们两家名次的交替全新的格式正给予公家极大想象-这是联想的未来,仍是宏碁的未来,仍是两大华人品牌共同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