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面对赈灾劝捐广东民营企业家为何缄默

字号+ 作者:小关 来源:互联网 2009-12-20 我要评论 挑错

  6月27日,广州本田捐款100万元用于广东抗洪救灾本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广东企业家为什么不愿投身慈善
  面对赈灾劝捐,广东富豪什么心态
  动用轨制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激励富人捐赠

  南粤遭遇超百年一遇的洪水袭击,灾区人民受灾严峻,社会又一次伸出暖和的手近日,一笔笔捐款、一份份爱心……然而,这次捐赠广东民营企业家“慈善缺位”的现象比拟凸起

  洪灾面前,社会等待先富起来的富人大方解囊,归报社会但为什么富豪们却暖情不高?记者对此调查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

  赈灾捐献一个光鲜对比港企国企大手笔,民企富豪很寒淡

  “我也纳闷,这次自己家门口的大灾,我们的民营企业怎么没动起来?”昨天下午,广东省慈善总会秘书长方炎松面对向记者这样感叹记者注意到,在方炎松手上的一份捐款50万元以上的名单上,民营企业仅有两家———“美的集团”和“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各捐款100万元

  与此形成对比,香港公司和一些国有企业力助慈善事业大手笔-其中最大一笔捐款是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1000万元-此外,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捐款295万元,广东电网公司捐款288.0088万元,广东中烟工业公司捐款100万元,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捐款60万元,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捐款60万元……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7月11日下午,全省共收到赈灾捐款8620.43万元来自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捐款几乎与来自企业的“平分秋色”,分离占40%和44%即使是企业中,也是国有企业唱“重头戏”而向来被视作实力雄厚的广东民营企业对此却暖情不高以深圳市捐款为例,来自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捐款高达1268.08万元,来自企业的捐款仅有191.13万元,其中来自民营企业的捐款少而又少,难觅富人的身影深圳市民政局接济救灾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坦陈-“这一次‘行善心’的民营企业确切不多”

  据悉,省慈善总会曾自动与一些民营企业家接洽认捐事宜“他们有的说,这段时光没这方面盘算-或者说老板忙,不可能有时光和我们谈”方炎松秘书长说,这也阐明广东也存在“慈善富翁紧缺”的尴尬

  方炎松秘书长举例说,房地产企业原来是以去捐款最活泼的行业之一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慈善总会捐款,“现在灾区因灾全倒户有1.4万户,他们最急需的就是重建家园,在灾区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大约要4万来元,如果有房地产企业拿出一套好点的住宅100万元的来捐献,差不多可以建三十套民房、也就是一个灾民新村落……”(记者随后了解到,刚刚有一家有名房地产企业在广州市慈善总会捐款)

  洪灾面前,社会等待先富起来的富人大方解囊,归报社会然而这次面对产生在自家门口的灾害,面对社会各界的赈灾捐助,广东的富豪们为什么“没兴致”?是缺乏爱心?仍是国度缺乏对这种爱心的维护机制?缺乏对富豪们的爱心的激励政策?或者国人缺乏对富豪们的包容心态呢?

  富人寒淡捐献其中两个原因——劝募公之于众,捐赠被人歪曲

  记者采访也发明,公开的劝募运动去去很难得到捐赠这与劝募会公之于众跟良多人不愿意“露富”的思惟相违反,这是富人对公开的劝募运动介入的暖情不高的原因之一

  陈峰(化名)是广州一位做通信产品业务的民营企业老板他对记者说,其实他十分关注这次洪灾,那天也望了救灾晚会,想过捐款,但立刻遭到了周围人的讥笑,以为他想上电视过火炒作自己和公司“我也捐助过贫困者,但那都是我望准的辛辛劳苦赚来的钱,捐出去不仅得不到赞美,还被讥讽……何况,比我富的人多的是,大家都不吭声,我出什么风头?”

  陈峰说,现在社会上有种心态,一听说哪个企业家一年捐了多少钱,不是去敬仰人家捐得多,而是去质问人家毕竟赚了多少这也许是良多企业家捐款后并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原因之一,害怕被宣扬和议论,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另一位民营老板王先生则表现-“这次捐款我望都是在公务员里动员,我不愿意与公家单位在一块一次我们捐了些物质与相干单位一道去县上送,有些受助者一说就是‘感激党、感激政府’,我们却被晾到了一边儿,很不舒畅而且我们这些行动良多时候被指责为‘做秀’,良多人都感到我们有什么特殊目标”

  有公益慈善人士就以为,建立对富人公益心的懂得和尊敬,让富人建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骄傲感,在当前无疑是至关主要的事情

  慈善会负责人分析特殊因由——赠捐运动频繁,社会“爱心疲劳”

  记者了解到,去年广东省曾积极动员全省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开铺支撑《十项民心工程》捐献运动,辅助全省22.5万贫困农户入行危房改革,重点用于山区、贫困地域“百村落万户安居工程”至今,认捐总额到达8000万元一名在去年运动中捐了100多万元的五金行业老板余先生坦陈-“人们一听说您给谁捐钱了,然后就一下子全来找您所以真的是因为人太多了也难敷衍过来我现在都腻烦有人来找我筹资”

  广州市慈善总会的一位负责人说,或许社会呈现了“爱心疲劳症”,各种扶贫济困、捐赞助学项目捐赠运动很频繁,好比广州市有教育基金会、青少年发铺基金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市妇联重症儿童解救助基金、见义勇为基金、振兴粤剧基金、总工会职工解困济难基金、科技基金、交通基金以及市慈善总会等等,都在按期不按期举行社会捐献运动,加之各地消息机构积极发起的临时捐助运动等,也有些令人不胜疲惫

  捐献思路改变,“私心”被懂得,专家提出——企业加入慈善,可获宣扬归报

  “自己捐了钱,当然想知道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企业家有这样的反应因为目前对基金会履行业务部门和登记部门双重管理的划定,私家捐赠后大多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愿行善,不少企业家捐款后甚至不知道资金的最终去向,难免担忧自己“无从得知最初想辅助的人们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辅助”

  省民政厅救灾接济处吴处长告知记者-本次洪灾捐赠,我们将对接济款物履行“五公开”,特殊欢迎捐赠人定向捐赠,充足尊敬捐赠人的意愿,将捐赠的款物发放到指定灾区,对捐助较大数额建设灾民新村落的,可以在灾民新村落建成后冠名

  他多次提到了惠来县“世铿新村落”模式,这个新村落是为安顿因2004年“5·8”龙卷风袭击而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而兴建的,总投资650万元,其中香港知名人士林世铿先生捐资450万元、惠来华强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方泽强先生捐资200万元所以命名为“世铿新村落”,新村落今年1月竣工

  记者注意到,现在捐献工作的思路已经产生改变,要想让企业加入公益运动或捐资做善事,必需同时使企业能得到相应的宣扬归报事实上,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度,关于企业慈善运动与做秀宣扬之间关系的争辩也一直存在但更多时候,这些“私心”是被懂得与肯定的

  正如有专家指出,慈善事业不是简略的给予,而应该被懂得为有投入有归报的投资行动投入的是善款,产出的是社会效益,归报的是全民好处

  捐款优惠力度不够难起激励作用,专家建议———出台遗产税法规,匆匆富翁自动慈善

  广东企业家为什么不太愿意投身于慈善事业?海内学者探讨这一问题时,大多把关键归罪于海内的捐款优惠轨制力度不够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李伟民教授昨天在接收采访时说-目前的劝募仍是行政动员占主导要让富人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仅靠一味的道德说教天然无济于事动用轨制政策和法律调控机制,才可能对富人捐赠起到激励的作用

  过去中国对海内企业的慈善和公益捐赠行动一直执行的是“在年度应纳所得税额3%以内部门准予扣除”的划定,对个人执行的是“应纳所得税额30%以内的部门准予扣除”的划定,比拟之下优惠水平显明偏低望来,企业家缺位的确有政策上先天不足的因素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反应,原来是献爱心,却要交所得税,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能算是激励发铺慈善事业吗?这就难免让人心里打鼓———捐,仍是不捐?

  这一情形在去年1月以来有了改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集团和个人等社会力气,向中华慈善总会、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等五家国度级慈善机构的捐赠,可获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然而记者从广州市地税局了解到-目前,广州市对个人、企业捐款给广州的慈善机构依然仍是延用企业3%、个人30%的税收减免政策,对全额免除的划定只限于上述五家国度级慈善机构,也就是说广东省内只有捐款给广东省慈善总会能力获得全额税前扣除广州市慈善总会也一直在呼吁,广泛的担忧是,这样会导致捐款集中流向省慈善总会,而各地市减少

  对此原因,有内部人士分析,这是因为这其中涉及了处所财政的好处问题,如果对处所慈善机构也履行全额税前扣除的划定,将在必定水平上使处所财政缩水

  有关人士还建议,配套出台有关“遗产税”的相干法律法规因为在美国,高达50%的遗产税是迫使富翁捐助慈善事业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积攒的财富在转交给其子女时会缩水一半,因此在他们望来,与其将钱缴税,不如把钱拿出来用作公益事业而我国目前尚无遗产税,企业家出于传统的家族意识,以及对拥有财富的不肯定性,更愿意累积财富传给下一代因此,如果我国在遗产税上有所突破,将匆匆使一批富翁望待慈善事业的立场由被动转为自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如转载您的文章未标注版权,我们将予以改正!;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广东房协将发布首部省级业界社会责任报告

    广东房协将发布首部省级业界社会责任报告

  • 广东东莞为树城市形象聘海内外高参

    广东东莞为树城市形象聘海内外高参

  • 中国(温州)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峰会举办

    中国(温州)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峰会举办

  • 广东首届最佳公关案例大赛开端征集案例

    广东首届最佳公关案例大赛开端征集案例

网友点评
关注微信
手机网站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