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哪种效果好呢
发布时间:2016-10-31来源:梅花网 编辑:小星
下面我们分别从推广速度,传播范围,热门话题等八个方面对它们进行PK。
一、推广速度
搜索引擎:相比之下,SEO是出了名的速度慢,而且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是高度相关的页面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索引和排名。至于竞争那些最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它甚至可能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才能积攒到足够的信用度。
二、传播范围
搜索引擎:网页从搜索引擎里获得的流量将不会超过一个固定的数量,即每天搜索那个关键词的人数。换句话说,搜索关键词的人数就是网页从搜索引擎里获取流量的最大值。
三、热门话题
搜索引擎:内容则是以调查研究为主,可以为用户提供索引服务。
四、排版格式
搜索引擎:运用的比较多的是长文本。在谷歌上排名很高的一般网页都不少于1500字。
五、消费目的
搜索引擎:在这点上,搜索引擎的访客刚好相反。他们乐于购买,却很少交流分享。他们是抱着明确的目的,需要或者问题点进来的。
六、后劲力
搜索引擎:一旦启用,它的搜索流量将会有一个持续而被动的访客源。凭借关键词和网页,它的高排名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
七、衡量指标
搜索引擎:不同于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的可见度和搜索流量很容易报告出来,它的活动却很难衡量。这是因为网站的关键词数据是无法被提供的,我们很难知道是哪些关键词引发了网站上的哪些活动。
八、相互依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各有其优缺点。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单一的营销方式都有其短板之处,我们需要整合各种营销手段,取长补短,这样才是好的营销策略。
————————美丽的分割线,李叫兽一文“李海峰”读后感————————
新媒体时代,用户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流量越来越贵,就算花钱也收不到好的效果。这点,相信很多企业家都感同身受。那么,数字营销时代,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哪种广告会有效果呢?
价值攫取型的营销战略
价值攫取型就是想办法争取更多存量资源,比如买更好的广告位、找顶级的代言人等。几年前,大部分品牌把精力放在了价值攫取型工作上。因为这种工作虽然成本高,但是做起来相对容易。
比如你找到了一个广告渠道,往里边投很多钱买资源就行。像上世纪90年代,消费者除了电视和报纸,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很少。当时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就可以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打广告,找大牌明星代言,一路领先。
现在资源流动越来越快,想依靠过去品牌的成功建立信任,来秒杀后来的不知名品牌,越来越难。
比如,有个研究发现,在点评类网站越火爆的地方,连锁餐厅的生意就越差,独立餐厅的生意越好。原因是以前消费者信息闭塞,碰到一个不知名餐厅,不知道质量好不好,不敢进去吃。虽然像肯德基这样的知名品牌,口味没什么新鲜的,但是质量有保障。现代年轻人外出就餐的消费习惯变了,先打开点评类APP看看,餐厅好评分数是多少,有几颗星才决定要不要去。所以,独立餐厅只要做得好,也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价值创造型的营销战略
价值创造型就是要改变资源的利用方式,创造新价值。比如给营销活动想一个更容易引起用户共鸣的主题,探索用户真正的需求等。
比如在超市货架上,高端的橄榄油和低价花生油放在一起,显得很贵,自然很难卖。如今,在电商平台上,高档橄榄油被归类到“健康生活用品”,销量比以前高得多。不过,价值创造型工作说起来简单,其实很多人绕不过来。
比如一件钧瓷艺术品 ,想策划一个刷爆朋友圈的活动,但是瓷器艺术品是个低频次、高价位、高决策门槛的产品,100个看到的人,不一定有一个需要。这样的活动即便策划出来,也未必能达到效果。
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
数字营销时代,搜索营销和社交网络是最常用的两种广告方式。如果把整个销售行为,看做是一个漏斗,搜索引擎广告就在最下端,面向的,是那些已经产生了偏好,甚至是马上准备购买的消费者,这个时候搜索引擎信任背书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相比之下,社交网络比如微博微信瞄准的,是这个漏斗上一开始的阶段。它影响的人群,是对品牌和产品还没什么了解的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对产品或者品牌形成认识。
我认为,要想按照价值创造型的思路做营销,得彻底转变思维,想清楚怎么让资源增值。新媒体时代,择搜索引擎还是社交网站,主要是看你现阶段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是希望增加用户对产品的认知、扩大品牌影响,那社交网站就很合适;如果是希望影响用户决策的最后一环,那搜索引擎,显然更好。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二者的优势结合,因时因地、根据当下的需求,把打广告的钱,合理又有侧重地分布在两条渠道。
总之,营销越来越难,本质上是因为价值攫取型工作越来越受到局限。价值创造型工作,成本有限,没有明确的路径方法,单靠勤奋和努力很难做出来。无论如何,想做好营销,还是要转变思路,从价值攫取转向价值创造。结合数字营销时代的特点,根据品牌定位,找准影响自己用户最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广告传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