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汞超标:做到两个“适量”
发布时间:2012-06-28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小关
无论是何种元素,“超标”都是一个不良的现象,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异常不等同于超标,超标不等同于中毒,在理性对待该事件的同时,我们更要清楚,杜绝汞超标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非夸夸其谈,如果对汞知识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汞在我们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了,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介乎所有的动植物都多多少少含有汞,尤其是现在工业发展这么迅速,汞的用途越来越广,生产量大幅增加,大量的汞随着我们自己的活动进入到生活环境中,这就包括燃煤、开矿、含汞产品和器械、产品加工制造过程、金属提炼及回收、水泥窑、垃圾堆放场和垃圾焚烧炉、污染场地和火葬场等等。
据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对15个地区31个稻米样品进行汞含量的监测,31个样品都含有微量的汞,其中糙米的含量更多一些;西北农大曾对普洱茶进行监测发现,含有微量的汞;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别对长江和松花江的水和鱼做过监测,也都含有微量的汞。
杜绝汞超标实际上很简单,首先做到适量使用用化妆品。汞用在化妆品里的作用主要是增白,所以很多增白美容产品里都会不同程度的含有汞化学物。这些汞化学物如果不超过国家标准的话,一般对人体无害,但一些没有监管的地下加工的化妆品,其汞含量就会大量超标。这些化妆品中的汞化学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汞化学物可以长期储藏在人体内,如果一些女性经常涂在脸上的增白祛斑产品如果含汞的话,会引起慢性汞中毒,而且,当达到一定量之后就会引起胎儿细胞生长发育障碍,会让怀孕的女性增加生下畸形的宝宝的危险。
还要适量食海产品。现代研究认为,全世界的海洋鱼类、贝为等产品普遍受到汞污染。这主要是由于含汞的工业废水不断地排入大海。使自然界的食物链遭受污染,小鱼吃进受污染的海洋微生物,大鱼吃了小鱼,鱼肉积聚的汞量愈来愈高,人吃了含汞的海产品,汞就在人体内积累。对于孕妇来说,如果经常、大量食用含汞量高的海鱼类,母体摄入的有害汞物质就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的脑神经、肝、肾等多种器官、系统造成损害。
如果,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如果常吃海鲜(指每周4次以上,每次100克以上),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而且某些症状要到孩子7岁甚至是14岁以后才出现。这些神经改变会影响心脏机能和全身氧气的供应情况。血液含汞量愈高的儿童维持正常心率变化的能力会愈弱。
由于环境污染,可能出现有毒物质在鱼体内蓄积,买鱼时,除了要注意鱼本身是否新鲜,还要尽量避免买那些有毒的鱼。一般情况下,畸形的鱼,鱼胆不要吃,死的甲鱼、鳝鱼不能吃;带寄生虫的鱼,除了加工时要彻底洗干净外,烹调时要注意煮熟煮透。咸鱼、熏鱼、鱼干,不应该过多食用,煎炸特别是烧焦的鱼中含强致癌物质杂环胺,少吃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