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力行动”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11-07-25来源: 编辑:
7月19日,第二届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力行动”论坛暨“志愿者行动”工作坊在清华大学宏盟楼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及全球领先的公关传播公司罗德公关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指南的大力支持。一天的工作坊活动由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学术总监兼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执行主任范红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董关鹏博士,罗德公关中国董事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寿玉滢女士,作为主办方代表出席了当天的论坛并致开幕词。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刘卫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秘书长、责任网总裁刘传伦、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执行主任范红教授、罗德公关中国董事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寿玉滢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另外,《WTO经济导刊》副社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殷格非,商道纵横总经理郭沛源,联想企业社会责任高级经理傅琳,以及来自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学术机构的资深学者、非政府组织代表及中外知名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负责人等50余名嘉宾代表参加了当天的主题论坛。

罗德公关中国董事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寿玉滢女士致开幕词

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刘卫华发表主题演讲
作为“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2008-2012)的年度战略布局,该论坛旨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的学术辩论和商业实践。通过建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并持续推进责任管理建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在企业内部的建立和认同。今年的论坛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分为主题演讲和主题沙龙工作坊两个主要环节。通过专业理论讲解、成功经验分享、开放式专题讨论及深度案例解析等方式,促进与会的企业代表与各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其了解员工志愿行为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实践中的最前沿发展趋势,并提供了企业在社会责任理念革新、机制构建、领导力建设的有益借鉴。
1 2 3 [下一页] 开展呼应时代和自身需求的志愿者行动
在全社会呼吁志愿者行动的时代背景下,紧扣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向内部渗透的发展趋势,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力行动”将“员工志愿者机制的建立”确立为2011年论坛的主题。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新趋势,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员工志愿行为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诉求及制度要求。
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刘卫华提出:“在目睹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汶川地震中志愿者队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全社会都在重新审视志愿行为在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共赢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公民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经历一场重要的变革,其中,时代的新机遇和挑战呼吁企业革新理念和机制,更好地发挥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员工在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年会秘书长、责任网总裁刘传伦认为:“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下,企业是理念推动和实践的主体,而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的兴起呼吁每一个个体在公民社会进程中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员工作为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外的志愿活动参与。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应对这样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摆脱传统思维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模式的单一性禁锢,融合以及发挥员工在企业社会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清华-罗德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执行主任范红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正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是广泛的,多层级的,多形式的。志愿者行动是一种有效的企业责任文化的推动方式,通过鼓励员工作为主体参与到企业公民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建立企业与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多赢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企业品牌的推广与传播。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参与还可以推进企业责任价值观的强化,培养员工负责任的工作精神和处事原则,提升其主人翁意识及团队效率。”
建立有效的员工志愿者管理机制

罗德公关企业社会责任副总监郎华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志愿者管理机制”
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智力财富及人力资源,在为企业创造经营业绩的同时,也日益凸显出在促进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员工在经营活动中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顾客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接触和沟通,本身就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理念,有助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统一认识,责任价值在日常经营中的传递,同时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员工在志愿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也是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是在传统领域之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阐释与践行,是企业对所在社区和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实践模式的创新。
而对于员工而言,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不仅仅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理解和延伸,更重要的是员工,作为基本的经济个体,对于精神需求和社会认可更高层次的满足。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企业的员工,作为市场经济的贡献者和获利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将经济利益作为个人发展的唯一和最重要标准,而日益将个人对于社会、对于他人的贡献作为获取社会认同乃至人生定位的重要源泉。
面对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战略调整及机制创新。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为员工更好地实践志愿行为创造有力的制度保障,为员工提供理念、方法、工具等多元化的资源支持,同时促进员工技能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对志愿行为的现实需求有机的结合;另一方面,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协作,为员工的志愿行为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项目的实施、资源的配置、沟通传播的整合等方面搭建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