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精信陈一枬-整合传布须要量身定做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互联网 编辑:小关

  最重要的不是第一次购置!如果您的客户不是个反复购置的客户,您就还没有打造出品牌为了追踪并盘算出投资归报,不但要通过广告打造形象、终端营销打造品牌,还应当入一步树立完美的客户关系管理,入行整合传布

  短发、竖起的衣领、精巧的手表,一如我们想像中的胜利女性形象,唯有脚上橙色的高跟凉鞋透露出些许活跃的氛围陈一枬女士已经在传布范畴工作了25年,25年恰是中国营销界从启蒙到发铺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陈一枬女士长期在位列全球第七大的传布团体工作,见证了精信团体业务的在中国的发铺和演变,自己也从最基本的业务逐步做到负责香港和大陆业务的总裁归想当初在美国学完营销专业归香港时,许多人不知道学营销是干什么的,到如今中国营销步队数千万之众的范围,陈一 枬感叹万千如今她是海内营销界的“教练”级人物,常常担负各种奖项的评委,也常常加入国际海内的各种高层次的营销会议,她以自己的精准和简洁,解读着营销的万花筒

  CMO∶精信作为一家全球有名的整合传布团体,其广告业务非常杰出在当今大家开端器重公关的年代,精信是否有适应市场变化的举动?

  陈一枬∶我很早就开端从事广告工作,所以对整个行业的发铺非常明白,1978年我在香港开端做广告时,公司范围都比拟小,当您服务一个客户时,就要帮他们打理各方面的事务,好比做整体谋划、公关、发消息稿、与经销商沟通等等,基本没有专门的公关公司所以这一批广告人都不只是做广告,而是做营销、是整合的但到了90年代,公司越来越大,客户也越来越大,就开端走向专业,把广告与公关分拆,树立了独立经营的公关公司所以现在归头望整个行业的发铺∶80年代是“整合”,90年代是“专业”,到了2000年,又重新归到“整合”了

  当初我们做广告时,很好的一点是基本原则必定要懂,好比媒介概念、媒体规划,包含各种盘算,所以训练出来都有整体的概念而现在太过疏散,一个普通的广告从业人员可能只是学到广告诉识,他没有措施学到媒介、公关、终端等,从而失去了整体概念

  目前精信的业务重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广告、终端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离开来望,首先是做形象,这重要靠广告企业如果没有知名度、没有形象,那什么都做不下去我相信广告永遥都会在,永遥都是第一步,永遥都很强其次是购物者营销,在终端方面怎么做品牌广告只是把品牌放在起码的行列中,但是到底品牌在哪里决议呢?—品牌在购物当中决议,但良多时候没有人注重到这一点最后就是投资归报率(ROI),就是虔诚度买了还没完,要顾客反复购置,如果没有反复购置的客户,就没有打造好品牌

  这三方面对树立品牌是平等重要的,总而概之就是广告打造形象、终端营销打造品牌和客户关系管理(CRM),三者是一体的如果它们没有统一在一个营销战略下,价值就会低良多

  CMO∶整合营销传布入入中国后受到良多企业的追捧,但是良多企业后来发明传布效果并不好,您以为问题出在哪里?

  陈一枬∶因为他们说整合而没有真正做整合这里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已经整合了一部门,然后在局部入行整合,这是最难的-另一种是基本还没有开端整合,当我们帮他们树立起一个系统时,就能把各方面都联结起来,马上入行整合

  今年我望到良多营销案例,发明不少企业只是主打某一方面,好比终端怎么做,怎么开辟市场,好像并没有一个完全的品牌概念,虽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需乞降寻求,但整合的概念是必要的,整合传布不是一刀切,要分详细的企业,处在什么阶段、什么行业、哪样的竞争环境,它须要量身定做

  CMO∶网络的呈现,对传统的广告、公关、运动等传布手腕带来哪些影响?精信是如何利用网络的?

  陈一枬∶网络的呈现对以前的传布手腕有很大影响原来最好的配合是有民众媒体也有一对一的沟通,民众媒体是广告,一对一的沟通是直邮,但因为慢且昂贵,所以最后都没有启动而网络解决了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追踪反馈情形,并盘算出归报率网络转变了我们对整个传布营销的概念,它带来了互动性,转变了企业与消耗者的关系,能把他们直接接洽起来,这是以前从未产生的

  精信是从1997年开端做网络的,当时刚好是香港楼市的高峰,大家都去买楼花,但是买楼花不能望到真实的景观,所以我们建议地产商使用了网络视频,如果顾客想知道某个户型望到的海景如何、房间里的家具怎样,通过网络视频就可以望到了这种互动型的楼书是以前没有的,它不仅是实际利用的须要,而且产生了公关效应现在精信不但帮银行作e-bank,而且成立了一个公司专门辅助企业在互联网上投放广告,能够追踪盘算出投资归报

  CMO∶以您多年的专业经验,您如何断定目前中国品牌发铺的状态,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机会在哪里?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做?

  陈一枬∶我感到中国品牌发铺的机会很大,有良多现在还没起步中国有自己庞大的市场,而且差别性也很大,可以让不同定位、不同品牌的产品有很好的成长空间但是也存在问题—原创性不够所以中国有必要转型,要从低价制作商变成品牌发明商

  最近我跟《商业周刊》的编纂谈到中国经济和印度经济的比拟,他们以为中国的优势是市场大、基本建设好、而且发铺速度快-但问题是中国低端、而印度高端,印度的科技做得好,企业管理也比中国强-所以在美国的大型企业中,管理层有印度人而没有中国人但我的望法不同,中国人为什么上不去呢?因为中国人不懂说话中国人做研讨、做技术人员都很棒的,但是营销不行,不会营销自己,更不要说营销品牌了所以我感到现在我们的产品很好,但营销技术不够强

  可是现在也有个误区,以为营销就是吹牛,不是技术,所以必定要进步营销的位置

  CMO∶如果让企业自己进步营销才能可能比拟难题,您感到利用外包服务进步自己的营销才能有什么价值?

  陈一枬∶做品牌必定要找外包,不能自己做但是有两个问题要明白∶一、它不是完全外包,企业内部应当有个对口单位,外包与企业构造是相连的-二、企业必定要长期的、愿意放给外包公司做,如果只是短期的、当作项目型的合作是很难做下去的,我们须要的是一起培训、一起介入、一起制作

  CMO∶您常常在大陆和香港之间穿梭,现在香港也开端做自己的品牌,以您对两地的了解,您以为香港做品牌与大陆有什么不同?

  陈一枬∶香港有几个行业做得很好,首先是银行香港银行非常先入,完全是全球性的,银行的品牌做得非常优良,产品和营销概念都很好其次是地产品牌和电信行业但因为自身市场不够大,限制了一部门品牌的发铺,但是香港的品牌概念要比大陆成熟一些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