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空调厂商争“定价”如演双簧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互联网 编辑:小关

  近期空调市场的涨价,在家电业内甚至被戏称为旺季前全行业集体的“涨价门”本报材料图片

 - - - -近期,空调厂家请名模捧场,用“高科技”掩饰,硬是将空调与新技术和时尚扯上关系,想将空调价抬起来而前天与昨天,空调商家则请专家研究,用大订单作诱,表现只有降价能力将空调市场炒暖其实,海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增幅持续两三年降落,空调行业面临新一轮残暴搏杀

厂家将空调价调高20%

 - - - -春节刚过,大部门厂家不约而同借新品上市悄悄提价美的以时尚的名义推出高端空调新品,TCL则鸣卖其研发出能对付家装污染的钛金空调于是,北京空调市场的新产品价钱同比上涨了30%,老款产品也水涨舟高,整个空调市场价钱同比上涨20%市场主销的1匹空调去年价钱基础坚持在1200元至1300元,今年已涨到1800元至2200元,个别品牌甚至呈现3000元的“天价”去年大批1000元以下的小1匹空调,今年全数消散

 - - - -海信华北营销管理中央总经理王敬说,去年空调原材料中的钢上涨70%,塑材上涨74%,铜每吨上涨1600元,制作成本约占空调整个成本的1/3,原材料上涨使空调总成本上涨幅度约在15%-20%之间言下之意,空调涨价势在必行

 - - - -目前空调只有2.59%的微利,涨价的最好方法是“巧推新品”,“顺理成章”地涨价,以免引起消耗者反感
商家继承“大单杀价”

 - - - -然而,2006年空调市场刚刚启动,厂家涨价的“图谋”连遭两大连锁巨头的阻击

 - - - -在苏宁电器华北管理中央执行总裁范志军望来,现在空调价钱上涨已遥大于制作成本增幅,海内空调市场已持续两三年放慢增速,2006年空调再涨价市场无疑将陷入低迷前天,苏宁总部从春兰、海信、志高级11家空调巨头处采购了180万台定制空调,总金额达40.3亿元通过大额定制采购,苏宁期望将空调价钱下拉到自己制订的合理价位上以1匹空调为例,苏宁制订的最低价钱为1200元,比厂家价钱下拉至少300元

 - - - -国美电器也不落伍,国美昨天发布用50亿现金采购空调,采购量达2006年中国空调市场份额40%以上国美电器品牌总监何阳青表现,空调厂家今年的广泛策略是采用限量出产方法,试图以此晋升空调价钱,但今年国美空调价钱会基础与去年持平,不会上涨上月,国美北京分公司公开一份“2006国美空调消耗调查”,30.06%的消耗者以为国产1匹空调合理价钱应在1000元以下,47.65%的消耗者以为在1000-1500元之间国美北京分公司老总赵宝民表现,消耗者认可的价钱代表了国美定价的方向

空调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 - - -其实,无论是厂家喊涨仍是商家喊跌,其目标都是要把今年的空调市场炒暖,双方犹如在“唱双簧”

 - - - -“唱双簧”也是空调市场严峻的形势给逼的2005寒冻年度空调市场出奇的淡,有人估量仅去年库存就达1200万台,今年大部门企业库存将超历史纪录

 - - - -目前,市场上现存的69个品牌中,有48个品牌在重点城市市场据有率不到1%,市场据有率低于0.01%的有29个品牌国务院发铺研究中央市场经济研究所颁布统计数字,海内空调市场需求总量增添幅度持续两三年降落,今年市场需求总增添将由去年的8%降落至6%产能和销量的不合错误称将直接导致范围和实力相对弱小的企业走向灭亡

 - - - -而空调涨价的理由其实也比拟懦弱以“推新品”涨价为例,如一项所谓的“换新风”技术,“新品”的成本只增添几十元,而市场加价却达500-1000元,而“换新风”的功效,其实际效果可能还不如打开窗户让空气直接入来

 - - - -“与彩电行业由传统显像管向平板电视进级不同,空调行业最近10年来没有标记性的技术突破,这注定行业缺少涨价理由”在昨天苏宁主办的2006年度空调发铺潮流论坛上,国务院发铺研究中央市场合副主任陆刃波说-“通过降落空调一些玩弄概念的所谓附加功效的水分,价钱降落空间实际很大”

 - - - -对此一些厂家其实也心知肚明科龙分公司老总谭刚也表现,空调价钱战最凶时应在2002年,以1匹空调为例,价钱从1900元被打压到1300元而从今年潮流望,空调价钱最低点会再次呈现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