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两部联想史争斗案揭开企业传记写作内情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互联网 编辑:小关

企业传记写作出版潜规矩

  在最近的新书排行榜上,一本鸣《联想风云》的书表示出暖销势头书的作者是曾以《交锋》等书驰名的记者凌志军3个月后,另一本名为《联想局》的书铺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迟宇宙两书的作者都自称是独立写作买书、读书的人心里天然会发生一个疑问-哪本书说的是真的?企业史著作的客观真实性如何保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目前市场上企业史著作的作者,基础上都是在各个媒体供职的记者、编纂他们签约为企业树碑立传,是否有悖于该职业应有的独立立场?

《联想局》鸣板《联想风云》

  联想-“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惟一获得联想团体批准并向作者开放团体内部档案,由作者独立思考写就的一部著作绝管书中的观点联想并不是全体赞成,但是联想以为书中所讲述的全是事实”这是联想对外界的正式说法

  凌志军-“在我打开这些铁柜前的许多年里,还没有人这样体系和过细地研讨这些尘封的机密”凌志军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

  迟宇宙-“我主意以史实带观点,力求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柳传志总裁则盼望以观点带史实,追求证据以佐证既定之历史观点”迟宇宙对本报记者说,他谢绝对自己的书做伤筋动骨的改动,导致了《联想局》被联想否决

  一边是凌志军声称,自己没拿过联想一分钱,完整是客观独立地写作另一边,迟宇宙声称联想“对作者史观和剖析方式的干预,是对独立写作最大的干预”那么,联想毕竟会不会让作者坚持独立写作?哪一本书才反应了更真实的联想呢?

联想立传 柳传志点将

  绝管《联想风云》今年初才得以面世,但联想人决议写联想史的事,早在2001年11月12日之前就已经由联想高层引导讨论并决议当天,时为《经济察望报》首席记者的迟宇宙接到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的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盼望迟宇宙对联想着手入行的《联想史》丛书提点建议

  不久,另一位记者凌志军也与联想签署了保密协定,凌志军同样拿到入入联想档案室的“通行证”对此,迟宇宙表示自己当时不知情“或者是因为凌老师的名气更大,或者是我与柳总存在一些不合,或者有其他原因”迟宇宙说,柳传志总裁为了公司的好处做什么他都能懂得,但他以为联想没有告知他凌志军介入的事,是对他个人的不尊敬

  凌志军-我没有拿联想一分钱

  “我没有拿过联想一分钱”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凌志军语气坚决地说,正如写微软中国公司的《跟随智慧》和《成长》一样,他和这两家企业没有任何好处关系

  凌志军说,甚至联想在成为奥运资助商或20年庆典时送给他的小礼品,都被他如数送归他说,只有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好处去来,自己能力坚持独立写作

  依照凌志军的说法,联想及柳传志自始至终没有干预过他的写作绝管,他也承认曾给联想提交过写作提纲,与《联想史》项目组入行过探讨,并最终把书稿交给联想入行核实他说,柳传志先生提出的惟一一条看法是,不盼望引言中的话太凸起他个人

  迟宇宙-我不想写“御制书”

   《联想局》的作者迟宇宙的感触感染遥遥没有凌志军那么轻松“本来联想提出的不干预写作,只是不干预详细文字”迟宇宙以为,对史观和剖析方式的干预是对写作最大的干预他承认,联想给他公开了所有的档案材料,也给了他最大的采访自由但最后,双方在历史观和剖析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合

   联想一位高层给迟宇宙出了一个多选题-从名气、以去的成就,凌志军更具竞争力,能不能让凌志军的书先出,《联想局》后出-能不能补偿您一笔钱,让您废弃《联想局》-能不能用一笔钱把《联想局》买下来,永遥不出了这段话,同样写入了《联想局》的后记中

   双方协商一致-《联想局》在《联想风云》之后出版,联想为此支付迟宇宙4万元补偿费,并给迟宇宙的《联想局》出具档案使用授权证明迟宇宙阐明,4万元补偿费中,1万元为交通费,3万元为《联想局》晚出版的补偿在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对此没有否定

企业书出产流水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营销谋划部主任王磊介绍,企业书有3种写法-企业请人写-内部员工写-老总亲自写

  一名曾多次操作企业书的出版商告知本报记者,企业书的操作通常都是企业自动有需求,出版时机通常选在企业成立若干周年或纪念日前后,或者企业遇到某些重大争议或问题时

  这名出版商介绍,企业书出版通常有3种模式-

  一种是企业找到一家出版社,谈好价码,由出版商组织作者写作出版商通常会在作者库中挑选熟习这家企业或企业所在行业的记者

  另一种模式是,企业直接找到作者,这些作者通常是和企业老总很熟习的记者等作者写完书稿后,企业再找出版商出版

  还有一种模式,即企业花钱找几个写手,完整按自己的设法主意攒出一本书,然后找一家出版社出版,企业不但负责书的推广,而且连印刷费都承担

  此外,也有个别企业书是作者自动写的,甚至被写的企业直到书出版后才知道这名出版商介绍,这种书的作者通常在所写的企业工作过,好比吴士宏分开微软中国公司后写了《逆风飞扬》吴士宏在书中表达了对微软中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行事风格的不满,对微软在中国各机构管理凌乱、各自为政的局势颇有微词但凌志军在他所写的《跟随智慧》一书中说,《逆风飞扬》只说出了部门真相外人无从知晓,哪本书的内容更接近真相

  专家立场

  为企业树碑立传有悖于记者的职业立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消息系主任铺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记者和作家必定要爱护自己多年积聚起来的名誉他说,西方的记者,连企业的饭都不敢吃,更何况给企业树碑立传“我相信没人会请我,但即使有人请,我也不敢去写”

  曾有过多年记者阅历的铺江博士说,记者、作家的职业属于公共范畴,一旦与资本密切接触,就等于把自己多年积聚的公信力出让了他说,企业是好处团体,以赢利为目标,与他们过于密切,有悖于记者和作家的独立立场

  徐泓北京大学财经消息研讨中央主任-在她的印象里,西方的优良记者比拟多的是写人物传记,或者揭开一些问题企业的丑闻,“我没望到过西方的所谓企业史”“人家的人物传记毫不是光彩榜”徐泓说,海内也有许多记者写人物传记,但大多是应景之作

  在徐泓望来,海内现在出现出一大量记者、作家操作的企业史,是不正常现象首先,中国的企业发铺时光还不长,遥遥没到总结的时候其次,现有的企业书基础上都是一些企业的“光彩史”,而不是对企业入行客观、深入的解剖许多企业书都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写发铺史,缺少独立客观的立场

  出版商实话实说

  企业请人写书客观性确定打折扣

  有人把为企业写的书称为“企业史”,也有人称之为“御制书”

  大企业通常不会直接拿钱给作者,而是在发行环节上提供支撑“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书卖得多了,企业的宣扬扩铺了,作者的版税收入也高了,出版商的利润也有了”

  “在企业支撑下写书,唱赞歌无可厚非”这名出版商阐明,作者接收写书的义务,就阐明他对这个企业已经有了相称水平的认可在这种情形下,作者选择素材,确定会绝量斟酌到企业的好处和需求

  “当然,如果完整唱赞歌,估量市场就不认可了,企业也达不到宣扬的目标”这名出版商说,给企业写书,客观老是相对的,这须要作者在市场和企业好处之间做出平衡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