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明:富士康“万店计划”战略考量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2009年9月16日,全球3C产品的代工制作巨头富士康公司(母公司台湾鸿海集团)颁布其最新的“万马飞跃”规划,称将在中海内地布局3C渠道,详细规划是在未来3年内斥资100亿新台币开出10,000家3C连锁店从“代工王”迈向“渠道王”,富士康的这一战略转型惹人关注
富士康“万店规划”的战略考量
金融危机凸现出富士康原有的“外销制作”模式的局限作为全球3C范畴最大的代工出产商,富士康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制作外销的生力军在《中国海关》宣布的 “2008年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名单中,富士康科技集团旗下有9家子公司入围,合计实现出口444.84亿美元若合并盘算富士康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出口额到达556亿美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9%,成为中国出口军团中的“集团冠军”其中,富士康集团旗舰鸿富锦精密工业以262亿美元的出口额持续7年问鼎中国企业外贸出口“状元”

富士康历年营业额
但去年第三季度爆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给以外销为绝对主体的富士康带来宏大影响在富士康2008年望上去整体还不错的出口成就单中,以去大幅飙升的盘算机出口首次呈现了10%的降幅2008年富士康集团全体营业收入只同比增添22%,十多年来首次未能到达郭台铭设定的30%的年增添目的
面对这一局势,富士康酝酿着向开辟内销市场转型,而涉足内地渠道市场成为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环节持续上升的海内消耗需求使得未来20年内,中国的海内零售市场将是全球增添最快的市场之一据麦肯锡公司估量,到2030年中国消耗范围将从目前的全球第6位进步到第2位而在此入程中,中国畅通流畅业对国外资本的限制也将逐渐减少,为外资对渠道的渗入渗出带来空间
通过掌控渠道,富士康将可以获得以下收益-
第一,过为代工客户提供从出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富士康可以辅助客户在海内市场直接出货,减少其物流成本,可博得更多的海内代工定单-第二,在匆匆入销售增添的同时,对渠道更强的节制力还有助于从代工客户分得更多利润-第三,依据渠道提供的市场需求信息,自动地定制产品或提供白牌产品,将转变纯洁代工的被动销售特性,入一步增添销量
富士康“万店规划”三大悬疑
可见,从战略角度考量,富士康对内销渠道的野心是合理的,那么,详细到执行层面,它的“万店规划”能不能到达转型的战略目的呢?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对这次“万店规划”的执行效果构成了冲击
首先,海内3C渠道市场现有的容量和剧烈的竞争状态预示了后入入者将面临着很高的门槛从实体渠道的现状望,竞争相称剧烈,而目前海内重要连锁巨头的全体店面数量也就是接近10,000家,且是阅历了近20年发铺的成果富士康3年开10,000家店的规划,意味着平均每个月要开出278家新店而此前中国度电及数码零售商单月开店的最高纪录由苏宁电器发明,一个月不外开出52家新店
另一方面,网络渠道的增速高过实体渠道,对未来实体渠道的新增投资也存在必定挤出效应依据世纪电器网估量,3年后,3C网购商城的市场范围,将占到3C 零售整体市场20%以上的份额如果以3年后中国3C市场总额突破1万亿元计,网购商城将从实体门店中掠夺2000亿元的市场份额,相称于减少至少 2000家亿元门店
其次,从财务角度望,富士康颁布的投资额度和其欲实现的渠道目的比拟,存在不小的差距依据公告,富士康的万家销售终端将重要以两种方法呈现一种是子公司广宇投资的赛博数码广场,目前在内地拥有32家连锁店-这种商业模式相似于商业地产,开设3C卖场,引入品牌经销商后收取房钱另一种是富士康与麦德龙合资的Media Market,规划2010年才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这种模式走的是自己开店、自己采购、自己销售的途径
两种模式都须要大批的投资以确保必定的营业面积,实现范围效应但富士康目前的“百亿台币”财务规划好像还不足以支持这些投资100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只有21亿,10,000家门店合每家仅得到21万人民币的投资而国美、苏宁平均每个门店的开店成本都在200万人民币以上
最后,富士康“万店规划”面临着实际操作层面的重大挑衅富士康的“万店规划”将通过与欧洲渠道连锁巨头麦德龙的合作铺开,而双方沟通、和谐的成本将有可能拖延开店规划的入铺Media Market作为外资连锁,其在海内的投资将受制于商务部及处所相干机构的审批周期此前,百思买就曾经为了等商务部批文等了一年多
Media Market是富士康与麦德龙 50-50的合资公司,合资双方的沟通、和谐成本将有可能拖延开店规划的入铺最后,退一步讲,即便富士康3年内实现了“万店规划”,但因为 “代工王”本身并不具备太多渠道管理的才能和经验,因而如何整合制作和渠道从而真正实现转型的战略目的,是富士康将面临的更大挑衅
更适合富士康的替代选择
如果转型胜利,富士康也将在世界商业史上建立代工制作巨头和畅通流畅渠道巨头合二为一的标杆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切合实际的制订详细的目的和规划另一个战略选项,富士康也已经开端尝试,即跳出主营的3C范畴,投资开辟新兴工业富士康今年以来已投资的新工业包含-太阳能、绿色环保、互联网络及利用科技(如云端盘算)、纳米利用科技等
从海内3C渠道的行业角度望,富士康的“万店规划”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影响,短期内难以撼动目前的市场格式
那么,否预示着富士康迫在眉睫的向内销渠道转型的战略最终成为‘镜中月、水中花’呢?并不绝然事实上,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或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与其投资自建‘万店’,现金流仍旧富余的富士康不妨效仿2个月前投资国美的贝恩资本那样,做海内现有3C渠道巨头的战略投资者这样,一方面能间接分享内销市场增添的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自身渠道管理经验匮乏为自建和自营渠道带来的挑衅
第二,更不应当疏忽的是,近几年3C渠道发铺的一个明显潮流是,网络渠道的增速遥遥高过实体渠道,例如,淘宝、京东商城在过去3、4年都坚持了年销售 300%-400%的增添未来,网络渠道甚至可能对实体渠道的新增投资发生挤出效应面对这一局势,富士康在尝试涉足实体渠道的同时,更应当重点与淘宝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掘网络渠道的机遇
其实,作为“代工王”,富士康今天面临的困境也恰是海内从电子、服装、到玩具等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众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盼望“代工王”能够闯出一条战略转型的新路,为更多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