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庞清辉:官员称中国制造广告影响更多美国民众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中国制造-不是一个广告这么简略

  商务部助推“中国制造”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其背后的中国政府思维之变值得关注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活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活动科技”-

  一个人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会法国风气”-

  两名时尚奼女行走街头,身上的MP3上写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

  法国顶级模特的时装上印着“中国制造,法国名师设计”-

  一名商务人士向飞机窗外望去,机身上写着“中国制造,全球工程师结晶”……

  30秒,画面快速切过

  Made in China悄然变成了Made with China,(直译为-与中国结合制造),画外音-Made in China with the World(直译为-中国制造,世界合作)

  对于观众有质疑的这个声音和字幕不一致的创意,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秘书长刘立宾在消息宣布会上说-“这是商务部的四家商会与DDB国安广告公司共同碰撞出来的创意,字幕与旁白有所差异,是故意留下的悬念,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的空间”

  然而,这则被视为中国政府在全球投放形象广告的首次试水,给观众留下的悬念和想象空间还遥不止于此一年多的广告制造为何神秘而悄无声息,直至播出掀起千层浪?一则广告能否助战烽烟四起的全球商业之战?Made with China又预示了中国政府的公关思维产生了怎样的改变?

  “中国制造”公关规划轮廓已经初现,但其意义却遥遥超越了中国制造业本身

  为商业而战

  不久前,奥巴马刚刚访中返美,美国就又对入口中国油管加征关税,严峻水平超前在中美商业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大行商业维护主义政策的当下,好像一场商业大战山雨欲来

  “中国制造”的广告选在这个时机播出,虽然刘立宾说“现在播出只是机会赶巧了”,但是仍有良多人以为,从Made in China with the World的广告内核来望,商务部为“中国制造”做形象宣扬的目标很明白,就是要改变、打破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商业维护壁垒

  “中国制造如果以前一直给人家的感触感染是推销的、是让他们失业的,那就是因为您没有利用正面的程序去沟通”2008北京奥组委官方执行、商务部国际品牌管理中央首席品牌官、智立方公司董事长杨石头对《中国消息周刊》说,“品牌实际上是感触感染,您怎么懂得它,它就怎么存在,一个柔软的沟通会比向对方喊话更有效”

  杨石头给这个广告的定义是功效型的广告,“不是形象型的广告,它是想去解决一个问题,有广告背后的义务”

  这几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海外的发铺之路一波三折,从反推销,商业维护主义,到反对中国的国际收购等等但是,一个国度的国际化途径却也不必定非要走得这样崎岖和艰巨

  “‘中国制造’遭受的信用危机,虽然有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公共关系层面上的信息传播和沟通缺位、反映缓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对《中国消息周刊》说

  对此,郑砚农向记者讲述了2003年底他和一位美国院外游说专家的一次对话,那时恰是美国对华纺织品反推销最热潮的时候

  “当时,美国国会要出台一个议案,我说我们是买了您们的棉花变成纺织品再卖的,中国也产棉花,我们还损害了本国棉农的好处而更大量受益的还有美国的经销商和美国的消耗者,您们反推销,就太没道理了那我们的国度会采用双边会谈的一些办法,我们的纺织范畴也要去反推销”

  当时,那个游说专家缄默了一会说-“您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做这些都没有用,您们的公共关系哪儿去了?”

  这让郑砚农深有感想,同样他亲自介入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入的还有中海油折戟收购优尼科的事情-“当时雪佛龙也要收购优尼科,我们是在他们之后,开的价比他们高但是雪佛龙找了一个专业的公关公司,为克服中海油制定了一整套的公关策略这个策略的核心就是在国会里面表达这样一个诉求-中国国度的一个大企业如果收购了美国的能源企业会对美国的能源形成要挟这个诉求在美国国会里面形成了一种氛围,中海油就很难去扭转这个局势了”

  这些事件产生之后,经由不断的思考、酝酿,2007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牵头组织了“中国制造”与国度形象公共关系研究会来自政府部门、消息媒体、高级院校以及专业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达成了共鸣-中国政府和企业要应用准确的公关传播策略和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应对“中国制造”在海外遭受的信赖危机和中国形象的舆论危机

  事实上的确这样在WTO的框架里,政府出头具名会谈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国际社会尤为注重好处和谐的价值观下,国际公关在和解和沟通方面可能会更见效

  为此,郑砚农以为-“这个广告实际上不仅是一个广告的问题,它里面包括了中国的一个诉求,用公共关系的内涵,去表达一个能够被世界共同接收的一种诉求”

  “但仅仅商务部的品牌广告还不能完整挽救中国制造”品牌营销专家李明利对《中国消息周刊》说他曾经为多家入出口公司做品牌谋划,“虽然作为政府部门,能有这样的品牌意识和行为,实属不易但是只有所有出口企业也有品牌意识,和政府一起形成国度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能力最终实现‘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实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最大化效果”

  目前中国大部门的外贸出口企业基础上都没有品牌,也没有渠道,重要靠定单过活,在经济危机来袭之时,越发显得不堪一击,摇摇欲坠

  “从我接触的出口型企业望,他们大多靠着一套质量管理系统,几个会外语的员工和一支笔被动度日,没有一点自动打造‘中国制造’,自动实现品牌运营的意识”李明利对《中国消息周刊》说,“虽然他们的外销市场大多交给外方经销商管理,要做品牌确切有难题,但并非没有可能”

  “中国制造”的品牌最终仍是由众多企业的品牌融汇而成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发明,十年磨一剑,是时候出来比划比划了

  打的是美公大众

  任何国度在他国人民心中都有一个形象,尤其是现在,世界上所有国度的人民都在体验中国——没有人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

  但是,一直以来由中国政府推进在国外主流媒体投放商业广告的现象却并不多见因而商务部此举的重要意义也不言自明-除了宣扬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外,更多的人愿意把它望做是首个中国政府为国度形象做的广告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印度就请专业公司,为期10年向世界传播印度形象,让世界对印度的联想不再是大象,而是软件”杨石头以为,政府要自动发出声音,而且不只是一个消息办的公告,是要感性地去沟通“形象力这件事情,就有点像冰山上浮出水面的一角,不外它是独一可见的一角”

  把观光广告上升到国度战略的日本,曾针对中国、韩国及香港等地铺开了大范围的广告战,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更是亲自“披挂上阵”-而不管是“来与新的韩国相遇”仍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韩国”,潜心修炼的特点旅游广告可以视为韩国的国度形象广告-俄罗斯也曾花钱在《华盛顿邮报》刊登了12页的广告增刊,以一个俄罗斯黑熊拥抱玛丽莲·梦露的风趣方法,向美国入行国度形象的广告宣扬

  同这些国度形象广告一样,“中国制造”的广告也汲取了好处共享、争夺大众等公共关系的内涵虽然,从创意和剪辑来望,与美国电视市场上争奇斗艳、穷绝脑汁的广告比拟,它略显平淡

  但是在快速的画面切换中,观众已经在30秒内意识到-当您防备中国商品的时候,您同时就有可能在防备法国的设计,因为没有中国的制造,法国的设计就无法体现出来-没有中国的制造,美国硅谷软件就没有办法真正嵌入到新型机电产品中“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另一个解读就是-“中国制造,世界赚钱”,排挤中国产品,也会让本国人受伤

  “在各种对外会谈中,美国最听大众的”郑砚农对《中国消息周刊》说,“从政治的角度望,美国的国会对政府政策的走向起决议性作用,而国会又时时刻刻地在察望和接收着草根阶层和大众的意向”

  也就是说,无论是要改变对“中国制造”低价劣质的一贯印象,要在对美国的商业会谈中取得优势,仍是要建立一个好的国度形象,与其费绝心思与官方沟通,不如改变美公大众的望法

  为此,郑砚农也建议说-“广告在美国的主流媒体播放了,有了必定的威望性,接下来要注意怎么样利用新媒体、社会媒体,影响更多的美公大众”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