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高福生:网络发言人如何担当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没有轰轰烈烈的宣扬,南京网络发言人近日悄然呈现在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上42个政府工作部门、16个市政府直属单位、9个主要部门、13个区县……南京一口吻推出了90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其力度之大海内罕见(12月6日《现代快报》)

  事实上,设立网络发言人并非南京开创今年6月2日,安徽临泉县请求各单位肯定专人担任“网络发言人”-9月1日,贵州省贵阳市政府网络消息发言人正式上岗-9月18日,广东省委办公厅颁布了设立全省首批“网络发言人”的15个省直单位……一时光,这一政府、公家、媒体三方互动的“网络问政”新举动备受瞩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网络发言人”应运而生,通过及时地解决问题和在线归答,不仅意味着消息发言轨制的刷新,也标记信息公开、网络问政在我国已呈燎原之火之势,为政府第一时光获取民意、绝早化解矛盾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更主要的是表明了政府对来自民间的诉求在某种层面上少了些许狂妄,多了必定水平的敬畏,铺示了政府以开放的姿势直面大众的质疑推入善政的革新心态和勇气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光内,面对公家质疑,政府部门传统的做法是“缄默是金”但在网络时期,一味缄默已不再是”法宝“,良多时候仍是“祸根”、“祸苗”,不仅让工作陷入被动,甚至会引发群体事件眼下,“网络问政”风生水起,代表一级政府或部门的网络发言人该如何从网络中吸取有价值的建议,真正担负起“发言”人的重担,已成为一道全新的考题窃认为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善待异见”网络论坛的话语,多是真话、直话,有时还免不了有牢骚、狠话这就请求网络发言人既要有同网民沟通交换的智慧,又要有善纳各种诉求的襟怀胸襟,镇静地面对不期而至的“异见”如果网络发言人不能走下政治“神坛”,脱去神秘“面纱”,直面质疑和诘难,甚至对看法相左者恶语相向、封杀压抑,那就会适得其反,让人敬而遥之

  二是要“少打官腔”“网络发言人”面对的是宽大网民,归答问题时要遥离格局化,多一点温情软语、少一点“已阅”或“正在办理中”之类的官腔官调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敏感问题”,不宜藏藏闪闪、模棱两可,顾左右而言其它,或以“无可奉告”来打发将现实中的“外交”辞令、行话套话和“太极”风格等照搬上网,只会给人名不副实之感

  三是要“能说会道”网络发言人不是天然人,而是代表政府或者一个部门,所发之“言”应当是公权利发出的值得信任的声音一方面要从轨制上赋予发言人相称的自主权利,另一方面网络发言人需自我加压,熟习网络特色,洞察网络民意,即时阐释政策信息,有效领导网络舆情,少说“准确”的废话,多说其实话、掏心话这样,其“发言”才会有听众,其表态才会有“威望”

  四是要“及时发声”网络发言,不仅仅是要发言,更主要的应当是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大众表达看法作出及时、真挚、有效的归应此次南京出台的“网络发言人非常24小时”就让人耳目一新——网民向政府提出的问题、咨询、看法、建议等,网络发言人原则上要在24小时归复在归复时光上设限,可避免某些虚伪信息和传言乘虚而入,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办事效力,减少“不明真相”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