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舟:《财经》的新媒体之路必将崎岖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日前,有媒体报道,《财经》杂志地震解体期近,主编胡舒立即将与此前撤离的经营部门会合,在资本方的运作一下成为一个新的财经周刊,打造她们的新媒体之路在与一位前《财经》的朋友聊天的时候,他毫不粉饰对胡舒立及其团队新媒体之路的担心
第一、岁月不饶人虽然每期必能望到胡舒立的文章,但是,不能否定的事实是,跟着春秋和管理职能的增添,56岁的胡舒立已经徐徐淡出一线采编的战线我们望不到昔日犀利如剑的文章,更多的是充斥总结意味的财经评论而重大的消息从来不是评论出来的,而是实其实在调查出来的可以说,胡舒立已经基础丧失了身先士卒,在一线采编的身材资本
如果说,《财经》用了10年的时光做强做大了那么,在现在竞争日益鼓励的传媒市场,胡舒立的新媒体须要多长的时光东山再起呢?5年或者10年?5年或10年之后,过了花甲之年的胡舒立,还有15年前的身材和10年前雄心吗?
然而,在目前的团队中,不管是做运营的吴传晖,仍是执行主编王朔,都好像缺少完整替代胡舒立的才能如果解决不好引导层的传承问题,《财经》新媒体之路,很有可能会遭受挫折
第二、“肉夹馍”压力大不管胡舒立及其团队选择挂靠与浙江日报报业团体,仍是其他的国度单位,挂靠单位都会对其报道标准所有限制,尤其是只能获取必定的红利的情形下究竟,在红利必定的情形下,谁都不盼望蒙受更大的压力如果上交挂靠单位的红利过多,势必会引起资本方的不满这个“肉夹馍”似的博弈,将对三方都一个很大的考验
第三、信用的丧失良多客户和读者是冲着胡舒立及其团队来的,这没错但是,在客户把广告投给了《财经》,读者把订阅发给了《财经》的时候,胡舒立及其团队突然全体撤离,这无疑是对客户和读者一种宏大的损害
同时,新的投资方很明白,胡舒立及其团队能够集体撤离一次,确定有才能撤离两次甚至更多,这势必会增添投资方的忧虑
从这点来说,我更赞成王冉老师的建议,“第一,出于职业道德,我不仅不盼望望到她自动邀请团队加盟新平台,甚至盼望望到她能说服一部门采编团队留守《财经》-第二,无论她是否有非竞争协定在身,我盼望她能斟酌自动给自己一个一年左右的非竞争期,先从一个与《财经》不直接竞争的媒体开端自己的下一段旅程……”
第四、理念的转变《财经》尝试包含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有一段时光了,从营收上来望,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从杂志转向新媒体的良多理念上的冲突,在胡舒立及其团队上并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峻网络页面缺少活泼,更像杂志的网络版-所有博客、评论都须要编委会审核才能宣布,成为信息宣布速度的瓶颈-缺少媒体营销的理念,更多的是等候客户上门-所有《财经网》的稿子都出自财经记者、编纂之手,工作压力过大等等也许,《财经》在新媒体上会有所斩获,但是做大做强非常难题,除非从理念上有基础的调整
《财经》是一个巨大的媒体,而胡舒立也是一个功勋媒体人,“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盼望胡舒立能与联办握手言和,继承在《财经》的大舟上继承高举“独立、独到、独家”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