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网络大考政府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网络大考,政府筹备好了吗?
“面对成千上万人排山倒海式的议论,上百万人的口诛笔伐,真得很可怕应对不好,将转变一个人的命运、转变一个处所的发铺方向”
6月16日,跟着邓玉娇走出法院重获自由,巴东县终于得以从网络舆论的漩涡中脱身
“这是我们第一次处置这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工作经验不足,是一种挑衅”,对于与网络“混战”的37天,巴东县政府消息办主任王海波总结道
然而现实却是,网上讨论的公共事件更多了,网络的影响也更有力气了2009年6月20日,是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换一周年的日子,人民网做了一个调查,成果显示一年来网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正在产生深入变化
在采访中,一位县委书记告诉《决议计划》-“没有网络之前,一个事件最多几百人知道有了网络之后,却要面对成千上万人排山倒海式的议论,上百万人的口诛笔伐,真得很可怕应对不好,将转变一个人的命运、转变一个处所的发铺方向”
网络舆论大考,政府该如何应对?需绝快找到准确的路径
埋伏期-要害的12小时
绝管在2月12日,“藏猫猫”事件就已经产生,但一直等到18日晚,云南省委宣扬部才发明整个事件已经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焦点,继而组织归应7天、百余个小时的滞后,让云南在网络舆论归应之初就处于被动地位
面对网络舆论,云南的滞后反应并非特例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讨所所长喻国明在梳理近期产生的网络公共事件后发明,“天价烟事件”是在产生后第11天政府开端归应,“售票员倒票事件”是在第4天
而最近产生的“石首事件”,也是在事发的第3天,政府才宣布公告对有关问题做出阐明“超过20个小时政府才出来发言,且数百字内容也没有阐明明白真相,已经错过了澄清谎言的最佳时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教授方刚告诉《决议计划》
那么,何时才是归应网络舆论的最佳时机?
喻国明通过专业软件,对央视新大楼大火事件的网络舆论入行剖析发明,网民对央视大火的评论重要集中在事件产生后的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尤其集中在事件产生后的45分钟至60分钟事件产生一个小时后,网民的评论数量趋于一个横定量,即每分钟8-10条之间“由此可见,从传播扩散到形成网络舆情指向的慷慨向,须要的时光大概就是事发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一时光是危机处置和对舆情风向入行领导的最佳时机”喻国明剖析
“此外,另一个更重要的时光节点是事发后的12小时超过12小时,有关消息即由地域性局部话题转向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暖点话题”喻国明告诉《决议计划》也就是说,在事发的12小时内,网络舆情的压力多数还处于埋伏期,一旦超过时限,压力将向事发地集聚
而在埋伏期,“越早归应越自动,第一时光处置原则最为重要”清华大学消息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告诉《决议计划》,“如果没有正面归应,当某种舆情风向成为网络主流后,在‘缄默螺旋’的效应下,再想转变,难度就会有所增添”
安徽广德县委书记邹河对此深有感想2008年底,浙江长兴县政府大楼被网民冠以“最牛县衙”,在网上引起宏大舆论后,每天均上网了解舆情的邹河,发明在关于长兴的讨论贴中,广德政府大楼的照片也被网民帖出来,正筹备拷问一番“我望到后,立刻组织跟帖,把办公楼面积、造价、立项时光等情形告诉网民,还对网民的质疑入行了一一归复这样,负面声音很快就没有了”邹河感叹地告诉《决议计划》,“否则的话,舆论的压力确定让我们疲于应对”
不外,政府并非每次都这样荣幸,能及时抓住要害的12小时,不然就不会呈现这样多的网络公共事件了之所以这样,究其体系体例原因在于“目前几乎所有对网络舆论的归应,均是由相干领导望到之后,批示下来,政府才入行归应这种应对模式与网络快速的特色相去甚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谢庆奎教授告诉《决议计划》,其解决之道就在于必需树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这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了”
爆发期-政府的危与机
对于近期网络公共事件,杭州“70码”事件的归应可谓最及时
5月7日晚8时许,一富家子开着改装过的三菱跑车,在杭州闹市区撞死了一青年双方强烈的身份差距,让这件很普通的交通肇事案敏捷在网上传播,各种质疑簇拥而至5月8日下午2时,事发后18小时,杭州西湖区交警大队即召开事故通报会,入行归应
不外,谁也不曾预料到,杭州的此次归应,不仅没有消减网络舆论的压力,反而成为舆论的引爆点
在通报会上,警方颁布初步调查成果称,“肇事车辆是否存在改装”、“死者是否走在斑马线上”不详,车速为“70码”警方的上述说法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70码”的说法,成为网民质疑有关部门公平度的“导火索”,引来网民对事件背后权钱交易的无绝遐想
消息宣布会成为网络舆论引爆点的例子,并非只有杭州“70码”事件
在邓玉娇案中,5月12日、18日、19日,巴东警方先后三次宣布案情通报当19日第三份案情通报一出,从“特别服务”到“异性服务”、从“推倒”到“推坐”的表述转变敏捷引起网络舆论反弹各类QQ群与“邓玉娇”维权网敏捷树立,“邓玉娇无罪”、“烈女斗贪官”是其中最重要的声音在央视投票调查中,“邓玉娇属合法防卫,应无罪释放”的票数高达92%以上
在方刚望来,之所以会呈现这样成果,是因为政府在宣布信息时,片面强调“一面提醒”,而忽略了“两面提醒”,“政府片面以为只要有不同声音就会导致公家思维的凌乱实际上,针对受过必定教育的群体,给予‘两面提醒’可以领导他们去思考断定,而不是导致凌乱”
超过12小时,政府处于网络舆论的爆发期,每一个举措都至关重要,所以“在宣布信息时应采用一些保存,坦承对某些信息还没有控制,在后续的调查中会及时宣布相干信息这样一种提醒,不必定会带来舆论反弹,反而表明您立场恳切”方刚告诉《决议计划》,“例如在‘70码’事件中就可以说,‘依据驾车者提供的信息,速度是70码,但依据目击者现场观测,应当超过70码,详细情形我们还在入一步调查当中’这样提供的就不是一个封锁信息,而为弥补调查和宣布新信息预留了机遇”
在初次归应遭到网络舆论强烈反弹之后,巴东县开端三缄其口一位官员发给媒体的短信颇为无奈-“谁接收采访,不管说什么,第二天都会被网民骂死”其成果是,舆论的议程设置权被网络控制在手中-邓玉娇律师的控诉书引发了舆论“炸弹”,众多网民开端组建旅游团筹备奔赴巴东-媒体的报道亦陷入网民“操控舆论、宣布不实信息”的指责
“其实此时,政府更应当通过议程设置牵引舆情关注焦点和方向”喻国明以央视大火为例剖析道,此次事件的网络舆论,除了对央视的质疑与不满外,尚有对烟花由禁改限、燃放烟花陋习、火灾死伤丧失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如果在危机产生后,由主传播媒主导,开放网络论坛讨论,自动设计讨论议程,放大对烟花由禁改限以及燃放烟花陋习的讨论”,不仅可以把网络情感从对央视的批驳中牵引到更具建设性的方向上,也可必定水平上消解网民由本次事件所触发的舆论能量
恢复期-未雨如何绸缪缪
6月16日,在巴东三缄其口近一个月后,邓玉娇重获自由当消息在网上颁布时,方刚意外发明各大门户网站评论均已关闭“这不是一个聪慧的措施”方刚摇摇头告诉《决议计划》
也许,这是巴东急于解脱邓玉娇案暗影的反应,不外“邓玉娇”三个字与巴东至少在一段时光内还将被接洽在一起喻国明研讨发明,一个网络公共事件即便水落石出,也不会立刻被遗忘,从议题消失与灭亡的时光来望,“天价烟事件”用了3个月,“藏猫猫”事件在一个半月后议题开端消失,“周正龙事件”是一年零一个月,“售票员倒票事件”是20天
这期间,“政府更应当通过充足的沟通,加强与网民的互信,而不是掩耳盗铃,封掉相干的评论”喻国明告诉《决议计划》,“网络力气的突起正阐明公家的监视意识在加强,这种舆论压力是没有措施硬顶的”
这方面的胜利典范是“藏猫猫”事件在“藏猫猫”事件调查成果颁布之后,政府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着手整治牢头狱霸的专项管理工作,切实让网民感触感染到自己的言论与呼声受到器重,增添了政府与网民的互信以及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即使后来媒体报道了多个嫌犯死在望守所的事件,绝大多数网民仍能够对此坚持抑制”喻国明说
此外,要做到未雨绸缪,进步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也尤为重要
《决议计划》杂志就领导者媒介素养入行问卷调查发明,在面对“您在工作中老是自动与大众媒体坚持沟通”这一问题时,大多拿捏不定,做出了“中立”的断定,占47%,而持“赞成”和“不赞成”立场者则平分秋色,分离占27.8%和25.2%对“您老是能够轻松敷衍与媒体的关系”的调查中,有45.2%的领导者选择中立,26.9%持赞成立场,27.9%持不赞成立场这入一步表明了领导者对介入媒介的信念不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王石泉博士对此深有感想,他以为,过去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存在着“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的问题现在互联网传播时期,除了这三大问题之外,还有许多领导干部对当前网络传播的规律懂得水平不深,还习性于“宣扬部把关”,成果导致“小问题引爆大暖点”,最终侵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就此,王石泉等干部教育培训专家提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国传统文化就非常强调个人细节,加上网络高倍的“放大器”、快速的“传播器”等特色,互联网时期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在“聚光灯”下他建议,今后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要特别增添“互联网时期,领导干部应当如何进步执政才能”的内容
不外,在喻国明望来,自去年“瓮安事件”后,我国各地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一直都未中止,但仍有群体性事件爆发原因还在于“一些处所政府学会了怎么应对突发事件,但却没有从基本上改善与大众的关系,所以即便能应急处置,仍保证不了相似事件不再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