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杨敏:如何应对网络舆论冲击波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网络舆论冲击波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没有比说出真相更好的应对方式,从这个角度说,“前事”并未成为“后事”之师,瓮安事件之后的多次网络大事件阐明,网民距离真相越来越遥,而不是越来越近

  “谢绝采访或者‘无可奉告’就真的可以平息事态吗?”,6月27日21-20分,一位湖北恩施的网友在新浪上跟帖,质问坚持缄默的29岁市长周森锋

  7个小时,4015条评论这篇题为《湖北宜城29岁市长拒采访想平息事态》的报道一经网上宣布,周森锋又被新一轮舆论洪流吞没背景门、剽窃门、打伞门、香烟门,继21日当选湖北宜城市长后,这位饱受争议的“80后”,被嘈杂的网络舆论推入了一扇前程未明的“旋转门”

  6月,网络大事件层出不穷距离宜城不遥的湖北石首,也因为一个年青厨师的非正常死亡,在网络上发酵出一种莫名的社会情感整整8天时光,处在舆论焦点的石首市政府压力千钧

  当然,周森锋不是第一个被网络舆论“击中”的官员,石首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网络民意质疑的政府在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时期,官员仕途和政府管理都充斥了更多的不肯定性

  从质疑动身

  如果时光拨归到一年前,2008年6、7月间,恰是瓮安事件发端之时

  此后一年,网络舆论一直处于井喷状况,周久耕事件、售票员“倒票”事件、云南“藏猫猫”事件,杭州飚车案、邓玉娇案、湖北石首事件以及新近产生的东明化工污染事件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望似嘈杂的网络舆论洪流,归根到底汇聚成了一句话——“我不相信”网民不相信深圳警方关于干净女工梁丽涉嫌盗窃证据确凿的调查结论-不相信杭州警方关于飚车时速“70码”的鉴定-不相信巴东烈女邓玉娇案能够得到公平的司法裁决-不相信石首年青帅气的厨师会自杀身亡-更不相信一个29岁就当上市长的年青人会没有后台

  质疑,成为所有网络公共事件产生演变的逻辑起点那么,从这个起点动身,一个事件毕竟须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推演成震撼全国的公共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讨所所长喻国明在接收《决议计划》采访时剖析说,“近期产生的所有网络大事件,反应出官民关系、警民之间、贫富差别、城乡差别,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社会基本面的矛盾”他以为,事件中强烈的社会身份冲突是一个不能疏忽的共性特色,“事件冲突的一方强势,好比富人、有权利的人-另一方是弱势,好比儿童、女人、农夫等”

  清华大学消息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察望,所有网络大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处所,就是身份悬殊,社会位置的高和低,社会财富的多和少”她以为,处所政府只有深刻网民关注的话题里去,才能找到一个事件成为公共事件的原因

  众声喧哗,到底谁在“说话”?网民到底关注哪些话题?

  陈昌凤以为,从社会分层来说,网民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座,“社会位置不高,经济收入不高,受过必定教育,有强烈的介入欲望这些特性决议了他们对涉公、涉富、涉腐的话题非常敏感“谁有钱我反对谁,谁有权我反对谁”,这样的心理在早前产生的哈尔滨警察打人致死案件中,表示得最为凸起起初,网络舆论一边倒地谴责6名警察,但当网上传言冲突中的青年有高官亲属背景时,舆论产生了惊人逆转,警察成了舆论同情的对象,死亡青年则变成了网民眼中的“恶少”“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最大的社会冲突就是阶层之间的冲突,网络公共事件就是这种社会构造特性在网络上的投影”陈昌凤说

  除了具有强烈社会身份差别,与网民好处相干的话题也容易演变成公共事件陈昌凤以为周久耕事件之所以掀起那么大的舆论暖潮,其本质还不是一种官民冲突,而是好处冲突,房管局长周久耕要惩处低价销售楼盘的开发商的言论,与期盼房价下跌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驰,网民通过“人肉搜索”找出他抽天价烟、戴名表的照片,撼动了他的权利基本

  社会身份冲突、好处冲突,构成了网络大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些事件的产生都是无意偶尔的吗?

  在喻国明望来,无论是瓮安事件、藏猫猫事件仍是石首事件,虽然都是个案,但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有多个相似事件的积聚,造成了内在心理上的一种压力,遇到一个事由正好爆发出来这种爆发望似无意偶尔,但此前必定有社会矛盾激化的前奏和铺垫的确,瓮安事件背后有矿业开采引发的社会矛盾-石首事件背后,有当地毒品走私运动对社会意理的冲击-周久耕事件,则是公家对城市畸高房价的一种怨气的发泄

  既然网络公共事件产生都有规律可寻,那么,政府毕竟有没有对此做好筹备?

  网络舆论场

  6月27日,各大门户网站推出了一则温家宝总理批示调查山东东明污染事件的消息一个县的污染问题为何惊动了总理?

  6月17日晚9点半,网友“春苗”在凯迪社区发表了《东明县几万人突发性患甲状腺肿瘤》的帖子“春苗”称发表此帖独一的目标就是盼望能引起上级领导的器重,派人来彻查东明县患甲状腺肿瘤的原因,以及责令相干化工企业结束排放污水

  这是东明庶民在过去3年中,与相干部门沟通3次未果后采用的网络接济行动一份1441人结合签名的“恳求书”一经网络宣布,很快让东明污染事件入入了总理视野

  领导批示——彻底清查——事态平息,学者孙立平将这种现象概括为“不迫害稳固不反应”的管理逻辑他指出,一些处所政府有 “三个不查”-老庶民不去堵路不查、领导不批示不查、媒体不揭穿不查这种现象背后,是多少年来形成的一种政府行动逻辑,无论是大众反应的问题,仍是媒体披露的问题,只要没有对“安宁团结”构成要挟,就不当做一个问题“抓大放小”的施政习性,难免将小事拖大,把大事拖炸

  与此相对应的,是政治生涯中越级解决基层问题的现实窘境喻国明说,“买火车票的问题也要总书记来讲话批示,一个警察的违纪问题也会引起公安部领导亲自关怀,一旦这种事情成为一种工作通例的时候,也就给大众一个反向鼓励,必定要把事情闹大,追求高层关注才能获得解决”

  显然,传统的信访渠道遥遥不能知足庶民“上书”中央的欲望,于是,“信访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网络所引起的舆论关注,突破了地域、行业限制,一呼百万应网络把微人群、微力气聚合起来,爆发出宏大能量,形成强盛的网络舆论场恰是网络的这种“通天之术”,让山东东明污染事件,山西运城交警撞伤民工事件找到了对接高层的传播接口,最终匆匆成当地政府调查解决

  一边是网络公共事件风生水起,另一边却是一些处所官员对网络传播时期的规律浑然不觉,应对网络舆论压力束手无策

  中国社科院消息研讨所所长尹韵公指出,在信息化时期,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另一个是由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形成的新兴舆论场

  诚然,在官方舆论场中,政府仍旧能够节制“由谁说”和“说什么”-而在网络传播中,政府的“把关人”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应对网络公共危机的手腕也很缺少对于网络,一些基层干部非常无奈地概括为“三个入不去”-基层党组织“入不去”,思惟政治工作“入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度强迫力“入不去”

  国度行政学院刘峰教授在接收《决议计划》采访时指出,政府面对网络舆论的冲击和压力之所以很被动,之所以很无奈,其基本原因既在“网上”,更在“网下”,既在“方式”,更在“观念”“某些政府官员面对一些可能诱发公共事件的问题望不出苗头,望不出偏向,望不出问题背后的民意和诉求,以至于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小事件变成了大事件再之,事件产生后,有些官员不擅长积极应对,成果情形越来越糟糕”

  面对网络舆论冲击,处所政府陷入了“老措施不管用,新措施不会用”的尴尬,这些尴尬在现实危机应对和处置中又有哪些详细表示?

  失败的危机干涉

  2009年6月28日,距离瓮安事件整整一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阅历过多次网络舆论冲击,拥有这样多深刻教训的基层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中有没有本质性的入步?

  一个非常小的察望视角,或允许以给出谜底

  从瓮安事件中的“俯卧撑”开端,整整一年中,又呈现了云南“藏猫猫”,杭州“70码”等网络词汇在这类无厘头式的调侃背后,是网民对一些政府官员应对舆情危机低劣表示的嘲讽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传播系副教授方刚以为,“现在最要害的问题还不是官员不了解网络传播的特色,而是他们对公家追寻真相的才能估量不足”,网络是技术化的民主手腕,在网络公共事件中,网民能够依据各方面的信息得出一个比拟理智、符合逻辑的推导如果政府部门的阐明不符合事实真相,只会导致公家想象力更加丰盛,因此,妄图通过一些技能来掩饰公家对事实的了解,在网络时期已经不管用了

  的确,网民不须要太多智慧,仅仅依据常识就能够断定,一个身材强壮的年青男子不可能在“藏猫猫”游戏中丧生-时速70码的汽车在马路上也不可能将人撞飞20多米遥如果说对“华南虎照”真伪的鉴定还须要一些专业技术,那么,对上述事件真相的揭示仅需常识面对“藏猫猫”、“70码”这一类政府部门的“威望”宣布,更强化了网民的质疑习性,而当每一次质疑都对了,政府的公信力必然受到挑衅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没有比说出真相更好的应对方式,从这个角度说,“前事”并未成为“后事”之师,瓮安事件之后的多次网络大事件阐明,网民距离真相越来越遥,而不是越来越近

  滞后、被动,一直是基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两大顽症相较于2008年产生的瓮安事件、周正龙事件,2009年表示如何呢?

  中国人民大学舆情研讨所研讨发明, “周正龙事件”是在产生后9天政府开端介入, “藏猫猫事件”是7天,“售票员倒票事件”是4天客观地说,处所政府危机干涉较之以去显明提速,但是干涉的时机仍旧滞后

  喻国明剖析以为,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的最优时光一般是事件产生后的12个小时内,必需做出归应和启动危机公关的预案但是,政府多是在该事件成为网上舆情暖点,在网民的情感淤积到必定水平,舆论对政府极为不利的时候才开端介入干涉,错过了领导舆论的良好时机

  而从干涉的主体来望,多是越级干涉,事件的直接相干主体去去缄默或者缺位人们发明,“天价烟事件”的干涉主体是南京市委书记,“藏猫猫事件”是云南省委宣扬部,而“售票员倒票事件”是铁道部“从目前良多舆情暖点的干涉主体来望,因为基层本身的素质和公关意识不够,舆情事件到来时显得忙乱和不知所措,网民的呼声请求更高等别的归应,事实也是只有高等别的归应才能推动事件解决”,喻国明说

  信息宣布的虚与委蛇,危机干涉的滞后被动,这些问题毕竟须要阅历过多少次的“演练”才能够得到彻底改观?

  今天,对处所政府来说,网络公共危机应对技能与策略已经成为暖门学问,一方面,官员们在慢慢习性在媒体凝视和舆论监视下工作和生涯-另一方面,处于新媒介时期的官员,也须要理解民意监视实际上是对干部的一种爱惜

  说到底,没有监视和制约的岗位是高危的,没有监视和制约的发铺也是高危的,惟有怀着一份对网络民意的尊敬和感谢,危机应对的技能和方式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