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孟建:城市软实力的五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关于城市或地区的话题,总有层出不穷的新颖,也总有不知疲倦的争论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在网上传播的一幅“河南人心中的中国地图”上,中国被分成了两部门---河南与河南之外河南那片写着-俺家-其他处所则是-侵害我们的人虽是调侃,但轻视和反轻视显而易见

  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如何转变外部对于城市的负面影响,坚持并塑造城市魅力,确是一个难题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讨中央主任孟建教授,接收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一个城市如何被望待,实质上就是城市软实力问题”在他领衔的中国城市软实力指标系统研讨中,“城市形象”被赋予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形象传播力-形象是个易碎品

  同样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份中国城市班级名单里,“太原”被描述为一名普通学生,特点是-“勤劳朴素的劳动听民的孩子,家底不好,学习有时显得有些急于求成家里开了良多煤厂,导致皮肤不好最近开端注重颐养和调整学习方法”

  但历史上代表山西形象的,首推“晋商”2004年春节,央视播出了八集纪录片《晋商》,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称雄中国商界几百年的晋商的兴衰成败当时有评论说,这是山西改造开放以来,在全国做得最胜利的一次宣扬,重新塑造了全国人民对山西的望法

  遗憾的是,近几年,负面事件纷至黑砖窑事件之后,在山西的“新阳泉论坛”上,有网友悲呼-“山西从黑窑和苦工那里赚了钱,但失去了什么?要多少钱、几代人,才能挽归山西形象?”

  “形象是个易碎品”孟建说

  形象,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口碑”,其保护并非易事,尤其在如今传播渠道无所不在的情形下,更是“坏事传千里”有研讨表明,当某种形象被侵害,要想恢复,至少要破费六倍的精神

  事实上,城市形象在中国还在发掘期“只有差别化,才能让每个城市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真正成为‘这一个’”在孟建望来,同质化是目前城市形象“行而不遥”的根源

  依据他的研讨,城市形象在中国的发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仅仅是城市营销的概念,当时由一些广告谋划人提出,但很快就遭受麻烦---一些城市急于把城市资源变现,去去过度开发,有时还造成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冲突,前者要保护,后者要开发

  第二阶段就是目前被熟知的“城市形象”,也鸣“城市战略”,较多关注城市发铺的软实力

  在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的指标系统里,关于城市形象,除了媒体的负面报道曝光数、城市的口碑外,还有城市对外宣扬的力度

  孟建说明说,良多城市对外宣扬力度不足,其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思维方法的误区-城市的引导者良多时候并未认识到,做什么永遥比怎么做更重要城市形象传播是一个具有规律的艺术,“真正的形象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不是做几个广告、搞几个运动就能深刻人心的”

  一方面是传播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宣扬过偏或者夸张其词某些城市的形象宣扬就是一个“旅游广告”,而更多的城市则是无穷夸张现有资源好比,有几个湖,就自称“水城”-绿化还过得去,就说成“最佳宜居城市”“夸张宣扬,最终只会侵害城市的软实力”孟建说

  文化号令力-提供哪样的内容

  在关于城市的各种评价中,“没有文化”最具杀伤力

  新华网城市论坛上,近日关于杭州和南京又开端新一轮争论一名南京网友发出好汉帖,选吟咏南京和杭州的唐诗PK,谁的数量多谁胜该网友率先抛出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很快,杭州网友接招,称“白居易一个人就行了”,紧接着贴了“钱塘湖春行”等好几首白居易描述杭州的诗

  不外,孟建却说,他很害怕城市文化这样的提法文化好像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去里面装

  在城市软实力指标系统中,专门提出了“文化号令力”“一个城市是否有文化,有一些硬指标权衡”他介绍说,文化企事业有多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多少,以及文化生涯是否丰盛、文化是否有特点等,都是城市软实力中有关文化的“硬件”

  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校长杰克·米勒关于“美国最有文化城市”的研讨,也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硬性数据的剖析上,好比互联网的使用率、藏书楼的应用率、图书报纸的发行率等等

  而目前海内一些城市对于文化的懂得过于狭隘,急功近利,“把文化当做傀儡”一位城市计划研讨者表示,好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用文化画个圈去招商引资至于文化如何成为主角,如何发掘一个城市的文化潜力和底蕴,一直没有解决

  这位专家还对眼下良多城市大搞运动和各种节日颇有微词“只要有特产,就有相干的节日,著名人就著名人文化节,没有的,抢也要抢一个来”

  孟建以为,节日在城市文化中只是较小的组成部门,更应当让市民感触感染到随处可见的文化气味好比,树立公共文化服务系统,除了藏书楼、社会运动中央等基本举措措施建设外,要害还在于“城市提供哪样的文化”

  “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几个城市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的资源是什么”孟建说

  政府执政力-向下望

  城市软实力评估系统里,政府执政力是重要部门基本的数据材料审核包含-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比例,以及上一年度城市里副处级以上官员违规比例等

  “官场风尚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影响力”孟建说

  两年前,《中国经济周刊》的一篇报道中,曾经详细地叙述了阜阳的“政治生态灾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原市长肖作新夫妇腐朽案起,到两任市委书记王怀忠、王昭耀先后倒台⋯-⋯-一系列腐朽案,给阜阳的软实力造成宏大侵害

  前阜阳市委书记胡连松在任时曾对媒体说,他刚到阜阳工作加入省里组织的招商运动时,每提到阜阳市,出席运动的客商们都说知道“那处所”,“语气当中充斥着嘲讽意味”

  甚至一些外出务工的阜阳人,一度不愿明示自己的故乡-某些当地企业,在做广告时也不说是阜阳的,担忧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孟建说,在软实力评估系统里,政府的管理、服务,都是政府执政力的考核因素

  他表示,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如果眼睛向下,多和市民交换沟通,在管理城市上就会少走弯路,加强执政力在一些决议计划出台之前咨询市民看法,或许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城市形象的“非议”之举

  近日陕西凤县“人造星星”引发的纷扰,就是一例凤县在打造旅游品牌入程中,建了“绿色生态长廊”,仿制的徽式民居,绿树青竹,被网民称为“山寨版江南”-还搞了“人造星星和月亮”,巨资建造了喷射高度达186米的喷泉,在嘉陵江上筑坝蓄水形成30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打造中国西部山区的“威尼斯”⋯-⋯-

  短短两年内投资6.5亿元,实行了5大景区、5大公园等几十个大型景观项目,当地人对此好像并不认可,一些市民对媒体表示,凤县文化积淀浓重,凤县民歌、民间故事数量占到全宝鸡市的45%“建人工月亮不如发掘本地民歌”

  区域影响力-谁是区域的独一

  “在那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有一群重庆人他们活跃又聪慧,他们淘气又敏锐⋯-⋯-他们齐心合力开动头脑斗败了成都人他们唱歌跳舞快活多欢欣”

  这个改写了《蓝精灵》歌词的视频,近来呈现在一些城市论坛上,作者不用说,是重庆人成渝之间的民间口水战,不时风生水起

  不仅成渝,济南和青岛,大连和沈阳,厦门和福州,南京和姑苏,石家庄和保定,广州和深圳⋯-⋯-处所或者全国性的论坛上,网民们常常唇枪舌剑,力推自己的城市才是区域“老大”

  怎样评判一个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孟建以为,有几个指标可以测评,如经省部级以上审批的国际运动数---反应全球化水平和国际知名度-地级以上代表团到访数---反应当城市在海内的政治位置-世界500强企业分支机构数---体现城市经济影响力-城市居民认同度

  “城市间市民的口水纷争可以视作主体意识的觉悟,也是城市软实力入入公家议程的体现,这是其入步的一面”但是,对这样的争执,孟建并不赞成,“这对城市决议计划者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意义”

  他以为,对于城市决议计划者来说,至少应当理性地、客观地思考两个问题-我在这个区域中的比拟优势是什么?我如何与其他城市一起建构区域影响力?

  城市凝集力-主体的认同和接收

  与其他指标比拟,城市凝集力是一个相对更主观的指标

  孟建以为,一个城市是否有足够高的接纳水平,是否存在排外和轻视,是反应城市凝集力的重要指标“在人口流动越来越快的当代中国,城市包容度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有关调查表明,在中国的重要城市里,本地人对外埠人的包容水平不如表面所见那么高,城市之间包容性表示得分差别也较大尤其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良多城市对外埠人的平等容纳才能较低

  城市的归属感同样是城市凝集力的重要权衡因素一方面它表示为城市是否能知足居民衣食住行、医疗就业及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在于这个城市能否让其居民真正觉得平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青年学者陆铭两年前拜访巴黎拉雪兹公墓时,发明巨人巴尔扎克和肖邦的墓地非常普通,巴尔扎克窄窄的墓地除了有个头像以外,没有任何特殊,肖邦的墓地狭窄而局匆匆“在这个墓区里,巨人和布衣躺在一起”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目的,而这种目的能在多大水平被人们所认同和践行,反应着该城市的凝集力一个致力于做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和一个强调人居环境的小城市,绝管目的不同,但接收水平有可能是相似的

  孟建以为,这体现为市民价值观的一致性,“对于共同目的和共同规矩的认同和遵照,是城市凝集力得以实现的核心前提”

  在评价城市凝集力方面,孟建设立了两个硬指标,两个软指标硬指标包含城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外省市派驻机构数-而软指标则是城市归属感和包容性

  “城市的凝集力应当是由各个方面来评价的---不光是政府机构,还有民间的各个群体”孟建总结说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