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肖军:汽车消费期待品牌力的回归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也就是若干年前,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品牌力还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时候产品品类很少,品牌不仅代表着产品的品质,更代表着产品的档次,代表着用户的身份地位

  后来,中国的汽车市场真的与国际“同步”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品牌及不断出现的自主品牌都在这个市场中争奇斗妍新产品层出不穷,以价钱、档次、品牌所区分的各个细分市场几乎都被人为地“区分”出来了,甚至可以说是被挤满了统一价钱区间,甚至统一“品牌档次区间”内,用户都有可能挑花了眼抛开价钱昂贵奢华车和销量极少的边沿产品类别不谈,在主流市场,可以说所有的产品都面临着若干旗鼓相称的竞争品牌的包抄——价钱差不多、大小差不多、产品形态差不多、机能参数差不多,当初能够决议产品独树一帜地位的品牌力在这里悄然隐退了,因为品牌档次也差不多

  在这么多的“差不多”中,一款产品如何胜出呢?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全球汽车零配件的重要出产地,除少数高端技术范畴还有待突破外,造一款主流的车型在中国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更为要害的是,中国这一相对完备的、庞大的汽车工业系统是真正市场化的、开放的、近乎透明的也就是说至少在理论上,一个成熟的在中国运作的企业推出一款产品,当其各项参数指标、品质尺度肯定之后,其成本也大致上肯定了——大家都差不多!(这里不是要否认企业文化及管理程度的差别,这里描写的是理论值)如何突破这种“差不多”的困局,还要靠品牌力

  80后作为正在突起的汽车消耗主力群体,其消耗理念特性不是决然孤立的,而是日渐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耗价值观念改变潮流的典范体现,只不外这种价值形态在80后群体的身上表示得更加清楚,更易被企业所感知在我们所能感触感染的80后式的文化表述中,他们很少屈从于群体,表述习性永遥是第一人称的单数,如“我的地盘”、“我喜欢”、“我的主意”彰显自我对于80后来说不是另类,而是常态80后所能接收的惟一趋同就是“我们大家都不同凡响”——这恰恰隐喻了中国主流汽车市场品牌力的发铺方向-不是诉求高与低,不是诉求好与坏,而是诉求如何的“不同凡响”

  显然这种“不同凡响”不是停留在产品品质与机能差别层面的,而是价值取向层面的当您不能够通吃所有人的时候,至少您要吃透一部门人-当您不能成为属于大家的“惟一”时,至少您要划定谁属于您-当您再也难以区分您与别人的高度差距的时候,至少您可以拉开您与别人横向的距离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在产品计划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目的用户人群、产品定位、价值属性描写做谨严的剖析,但是在涉及“涵盖更多人群”与“强调价值特性”的平衡时,多数时候是屈从于前者,而前者重在“求同”,后者贵在“求异”

  企业的逡巡与顾虑虽然是有理由的,但我们确切应当感触感染到新时期的脚步声“求同”所带来的“涵盖更多人群”的商业价值必然越来越弱,而其在“求不同”的用户面前所出现的“俗气感”则将愈加彰显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