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郭惠民:危机传播vs风险传播

发布时间:2009-12-20来源:网络 编辑:小关

  危机作为非正常事件必定有其负面效应,天然也很容易传播,因而危机传播管理是危机管理中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危机管理不等于危机传播管理,若将其限于传播管理,入而简略化地舆解为危机中的媒体关系处置,甚至立足摆平媒体、封锁新闻、掩饰真相,则入入了一个严峻的误区

  因为危机是现实的,危机的传播就是基于现实危险的传播-而风险是未来的,则风险的传播,尤其是风险中危险的传播,则是人们基于对现实之虚拟的传播因为风险在未来的不肯定性,加剧了人们的担心、不安、焦急,因而在传播上有其存在的基本,它也由此成为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点

  公共关系研讨历史上,有所谓的“风险沟通”,这大致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但当时涉及的风险多指科技上的风险,像当年的制药、化工、核能,以及后来的纳米、转基因、生物技术等等但跟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以及人类迈入全面的风险社会,科技的庞杂性加上社会的庞杂性,如今的风险传播管理已在某种水平上超出了当年的“风险沟通”其实现代意义的风险传播管理,也许更多的是对人们源于虚拟现实的认知感触感染的管理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Web3.0时期的到来,更加剧了相对于现实社会之虚拟社会的建设,一切都变得亦幻亦真,风险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它犹如镜像,折射或映射着真实,且越来越“变得真实”

  当今时期,现实与虚拟,真实与镜像,第一人生与第二人生,其间的界线已变得日趋隐约,过去的“资讯体验”,正在演变为一种独特的“性命体验”传统媒体在过去承担着向民众传播信息、说明世界的义务,但现在网络世界的信息爆炸已使其乏力承担这样的义务如今人们已经被不可穷绝的信息所包抄,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获取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和知识,其对信息和世界的诠释的认知变得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旧媒体已经不能反应这个全新的世界,而这个新世界也因解放了每个人的兴致,试图知足每个人的兴致而变得更加庞杂化

  科技和市场、时期和社会的发铺,令当今的风险传播管理更重体验式、交互式的“认知管理”,这就使得现代公共关系原先在危机传播管理的优势有机遇延铺至风险传播管理如果说现实中的危机传播管理偏通过危机处置减少其对组织及其品牌的损伤,则风险传播管理则前移、强化、晋升了立足于危机防备的对组织和品牌的维护但正如全球第一位首席风险官詹姆斯·林(James Lam)所指出的-独一能代替风险管理的是危机管理,但一旦入入危机管理,情况就变得相称的尴尬同理,风险传播管理不能替代危机或危机传播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也好,风险传播管理也好,只要是风险,其不肯定性和可能性都令对其未来的预测变得十分难题美国畅销书《黑天鹅》告诫人类-我们老是认为自己知道的良多,能够预测未来-我们控制的信息前所未有的丰盛,但是世界上的偶发性灾害也前所未有的频繁于是,人类不得不驻足停步,思考我们是否错了人们老是习性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涯经验,来说明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最终却被一只又一只的“黑天鹅”击倒这种黑天鹅效应底本讲在发明澳大利亚黑天鹅之前,欧洲人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但是跟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呈现,却彻底推翻了人们的理念

  未来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预测的事情去去很少产生,预测不到的事情反而常常产生所以危机管理难,风险管理难,加上传播,两者的传播管理更难但危机和风险的两面性也告知我们,事实上机遇一直都存在,解决问题的要害还在于人类的智慧

大家都在评 挑错 如转载侵犯版权将予以改正!